2024年, 第188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4-04-25

上一期   

理论研究
实践研究
习近平文化思想研究
翻译研究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理论研究
外语教育学:学科属性、培养目标及其社会需求
蔡基刚
2024, 188(2):  1. 
摘要 ( 1 )  
外语教育学被新增为外国语言文学的二级学科,这是外语界长期努力的结果。但是文献调查发现,外语界似乎认为外语教育学的建设是为了满足学科发展的需求,即加强对外语教学的实践和理论研究。本文提出不同的看法,认为外语教育学的建立主要是为了满足社会对外语教师的需求,即培养经过外语教育学专门训练的外语师资专门人才,改变外语专业长期存在的人才培养层次不清、凡是外语专业或外国文学和翻译专业毕业生都能从事外语教学工作的状况。本文提出了外语教育学专业的硕士生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外语教育学的学科属性与目标 ———答蔡基刚教授
李 民
2024, 188(2):  7. 
摘要 ( 1 )  
2024年1月,“外语教育学”被正式增列为研究生教育二级学科,为外语专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本文借蔡基刚教授一文发表为契机,进一步厘清外语教育学的学科归属、培养目标及社会需求问题。本文指出,外语教育学应属于语言学,而非教育学。外语教育学的核心培养目标是理论与实践兼备的研究型外语教师队伍。外语教育学的课程体系应以培养高质量外语教育人才为出发点,既体现出外语教育人才培养的共性,又体现出校本特色。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社会文化理论中perezhivanie概念的解析 ———兼谈外语教育整体观的路径探索
孟亚茹 张妍华 郗 佼
2024, 188(2):  11. 
摘要 ( 2 )  
体验(perezhivanie)是社会文化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能有效捕捉个体心理发展过程中认知与情感、人格与社会环境的辩证统一。其倡导的整体视角契合外语教育目前的社会与情感转向,对解决该领域整体观缺乏的瓶颈具有理论和方法学的意义。但学界对该概念的内涵、应用和方法尚不明晰,相关研究寥若晨星。籍此,本文首先厘清该概念,并提出解析模型,进而探讨体验作为分析单位研究心理发展的方法,最后落脚到学习者外语能力和教师发展两方面,揭示其对外语教育整体观路径探索的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政治话语构建宏观策略社会认知研究
王馥芳
2024, 188(2):  20. 
摘要 ( 0 )  
本文主要基于社会认知语言学理论探讨政治话语构建的宏观策略。文章指出,意图通过政治话语构建并实现三大社会认知功能———形塑社会政治环境、重塑社会政治权力结构和重建社会政治关系,一个普遍有效的宏观社会认知策略是消解策略。最强消解是整体对立消解,次强消解是强冲突性消解。本文主要探讨如何运用整体对立消解策略有效形塑社会政治环境;如何运用强冲突性消解策略有效重塑社会政治权力结构和重建社会政治关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英语学习者英语思维能力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吴克炎
2024, 188(2):  30. 
摘要 ( 1 )  
借鉴前人量具、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编制了中国英语学习者英语思维能力李克特5级量表,测试了近600名被试,用探索性和验证性因子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结果表明:1)量表的总信度达到0.9以上水平,因子间的相关性显著;2)英语思维能力的三因素一阶、二阶结构模型的拟合度较好;聚合效度和区分 效度较好,AVE介于0.430~0.527,CR>0.8。这说明,量表能够反映中国英语学习者对英语的语言、文化特征的把握程度,可以作为测试英语思维能力的量具。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实践研究
纵向追踪下同侪压力对大学生英语学习态度的影响研究
周小兰 张沁园 薛冠琳
2024, 188(2):  42. 
摘要 ( 8 )  
本研究聚焦同侪压力,突破传统的消极心理学视域,在积极心理学指导下考察同侪压力对大学生的英语学习态度存在何种影响。基于134个实验数据,本研究发现:第一,同侪压力对大学生英语口语学习度具有积极影响,主要体现于学习兴趣、目标清晰度、适应性方法、知识面、话语能力、知识储备以及学习动机强度等七个方面获显著提升;第二,同侪压力对学习态度变化具有高达45%的解释度,可作为教学策略引导学习者呈现理想的外语学习行为,但在实操中应保障群体在外语基础、学习目标及学习需求等方面的同质性。研究为高校外语教学实践者利用压力情境良性干预大学生英语学习提供重要启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英语教师开展行动研究的个案研究:活动理论视角
范厉杨 杨鲁新
2024, 188(2):  51. 
摘要 ( 4 )  
依托活动理论,本研究采用历时质性个案研究方法,对一名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师培训项目中开展行动研究的经历进行了深入探究。多来源数据(访谈、观察和反思日志)分析发现,该教师开展行动研究的过程是一个充满矛盾与张力的拓展学习过程。与导师的互动及研究结果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教师能否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交融互益。本研究表明特级教师和高校专家的耐心指导与研究支持及教师自身能动性在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习近平文化思想研究
“讲好中国故事”之译者角色化研究
周领顺
2024, 188(2):  62. 
摘要 ( 3 )  
译者角色化是译者行为批评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和译者行为研究中的核心内容。本文讨论了译者行为过程中的译者角色化现象,认为其不仅有助于译者在“讲好中国故事”的实践中为自己准确定位,也可使译评者在评价实践中不断逼近翻译批评的总目标。该研究突破了传统的文本中心视域的局限。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翻译研究
基于语料库的英译小说人物形象重构研究 ———以葛浩文英译《蛙》中的“姑姑”为例
徐效军 陶友兰
2024, 188(2):  70. 
摘要 ( 1 )  
在中国文学海外传播过程中,积极的文学人物形象有利于中国形象的建构。本文自建《蛙》汉英平行语料库,基于语义韵和叙事学相关理论,结合译本读者评论,考察产科医生“姑姑”在英译本中的形象重构,了解其对于中国形象的影响。经数据分析和文本比较,发现译者在译文中调整了叙述视角、叙述声音和人物话语,强化了“姑姑”的消极形象。“姑姑”形象的异化主要与西方社会语境和译者葛浩文的个人情感干预有关。因此,有必要探索翻译中人物形象重构的原则,建议译者理智处理情感介入,力求忠实再现原文人物艺术形象。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79年之后艾青的法译与接受:“世界性”与“民族性”的对话融合
潘淋青
2024, 188(2):  79. 
摘要 ( 1 )  
1979年之后法国文学场对艾青诗歌的译介和接受建立在再度审视中法文学交流关系基础上。法国学者在厘清艾青诗作中“法国文化影响———民族本源”问题上构建出时空维度与内外维度并行的双重比较视野,试图在艾青创作的过去与现在、他者和自我的范畴间找到独特的阐释方式,表现出一种基于新诗发展文学史、贴近中国诗歌诗艺本质的思考方向。全面考量西方文学影响和民族审美基因、走向中国当代诗歌本体的译介是其在异域得到接受的可行路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变式理论看事件翻译中对等关系的认知再识解
时坤坤 刘华文
2024, 188(2):  88. 
摘要 ( 1 )  
原文和译文的关系常被看成是对等关系,而这种对等实际上是一种相对对等。认知语言学理论可以帮助我们从对等度、还原度和变通度三个维度来综合考察这种相对对等关系。本文详细分析了把事件、框架、认知域等看成翻译单位,继而从变通度来考察翻译对等关系的可行性,并且基于变式理论(Alternation Theory)将原文和译文看成是变式关系,是对同一事件语义的变通性认知识解,并从事件的词汇化、体识解和语义角色配置三个方面考察翻译过程中“变”与“不变”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试图为从原文到译文的转化提供新的路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