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特稿
  • 特稿
    李 民
    2023, 185(5): 1.
    关于我国外语教育的论述颇多,但不少是个人经验或主观判断,缺乏大规模数据支撑,对我国外语教育差异性的考察也相对不足。本文采用网络数据调查的方法,从专业、学位点和师资三个方面考察我国不同层次、性质和地域高校的外语教育情况。结果显示:(1)我国外语专业规模总体比较庞大,几乎所有高校均设有外语专业,其中各校基本均设有英语类专业,日语、俄语、法语、德语等专业也较为常见,专业设置与我国进出口贸易额和政府机构、企业等单位需求量次序基本吻合。(2)不同层次高校外语教育差异显著,专业设置也呈现出一定的偏向性,英语教育(师范)和商务英语专业多由一般高校开设,985和211高校开设数量较少;985和211高校学位点、教师数量、高职称和高学历教师数量也显著多于一般高校。(3)不同性质高校外语教育差异显著,其中语言类高校开设外语专业数量显著多于其它性质高校,医药类高校专业和学位点则数量显著偏少。(4)尽管语种分布呈现出一定的区域性特征(如俄语专业在华南和西南地区相对较少),但地域对我国外语教育的影响并不显著,不同地域高校在专业、教师数量、高职称和高学历教师数量等方面差异不大。
  • 理论研究
  • 理论研究
    邵 斌 吴 侠
    2023, 185(5): 14.
    本文基于大型历时语料库考察当代英语动词及物与不及物用法的边界渗透现象。研究发现:(1)英语动词的及物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静态属性,及物性的变化程度可通过边界渗透性加以量化。(2)动词双重及物性的边界渗透性主要存在四种演变模式:上升、下降、上升 下降、下降 上升,且下降模式最为显著。(3)边界渗透性的下降表明动词及物性在演变过程中有逐渐规约化和固化的倾向,反映了语言演变中的 “马太效应”。
  • 理论研究
    祁 峰
    2023, 185(5): 24.
    疑问和焦点是两种重要的语法范畴,它们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本文从疑问表达手段入手, 从跨语言的视角来分析疑问和焦点之间的关系问题。研究发现不同的疑问表达手段会对疑问焦点的确定方式产生不同的影响,即语音手段不能决定该疑问句的焦点;词汇手段表示特指问,并且能够决定该疑问句的焦点;语法手段的情况比较复杂,英语、法语和汉语这三者之间既有一定的共性,也有差异性。疑问和焦点之间的关系体现为一种双向互动关系。
  • 理论研究
    曲春红 王晓玮
    2023, 185(5): 33.
    本研究采用3(构词方式:非派生词、前缀派生词、后缀派生词)×2(语义相关性:相关、无关)×2(二语水平:中等水平、低水平)的多因素混合设计,通过在线语义判断任务考察英语派生词缀对于不同水平学习者词汇语义加工的影响。结果显示:1)英语派生词缀对于词汇语义通达有显著的干扰效应,前缀比后缀的干扰效应更显著。表明派生词语义加工过程存在词素分解过程。2)随着语言水平的提高,后缀的干扰效应明显减弱。但即使在中等水平阶段,前缀的影响依然显著。本研究结果对于英语形态复杂词的语义加工和习得研究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 理论研究
    张 慧 林正军 董晓明
    2023, 185(5): 44.
    本研究基于生态语言学视角,结合气候变化论域下的生态哲学观,借助对美国气候变化新闻语篇中态度资源的考察,探赜其呈现出的生态理念与生态价值取向,以此鼓励有益性话语,改善模糊性话语,抵制破坏性话语。研究发现:气候变化新闻语篇中态度资源的三个子类使用频次的排序依次为判断资源、鉴赏资源和情感资源;气候变化新闻语篇中的态度资源分别呈现出有益性生态取向、模糊性生态取向和破坏性生态取向。本文通过探析美国气候变化新闻语篇中的态度资源,检视出“美国至上”“经济优先”等有违生态和谐的理念。
  • 实践研究
  • 实践研究
    刘飞凤 郑咏滟
    2023, 185(5): 55.
    本研究通过对比应用语言学和计量语言学词汇指标,基于大规模学习者语料库考察口语表现的任务复杂度效应。结果表明,前者只在词汇密度和词汇复杂度上体现显著影响,而后者在词汇变化性、词汇密度、词汇复杂度方面都能测量任务复杂度效应且能捕捉语言产出的细微变化;相较于应用语言学指标,计量指标呈现非线性变化趋势,更贴合人类语言的复杂动态变化特征。本研究表明数据驱动的计量语言学方法可拓展二语习得领域核心问题的研究。
  • 实践研究
    欧阳西贝 陈美华 秦丽莉
    2023, 185(5): 65.
    情感影响概念发展过程。物质化过程作为概念语用教学法的内化中心环节,其中的情感状况与调节因素值得研究。因此,本文探究高、低两组水平大学英语学习者在情态动词概念物质化过程中的情感反馈和调节因素。研究发现高、低水平的积极情感学生多于消极情感学生;积极的事物调节给学生们带来主要影响,而消极调节能够通过不同的积极调节因素得到积极转化;高水平学生的事物调节种类更为丰富,低水平比高水平学生更依赖自我调节和他人调节。
  • 翻译研究
  • 翻译研究
    胡 波
    2023, 185(5): 76.
    法律翻译研究目前多关注微观层面的翻译原则和策略等。知识建构视野能够提升法律翻译研究的学理性,法律翻译通过对新知识的引介,带来法律认知模式的扩容、法律知识谱系的叠加。采取历时考察法,以中国法学知识转型和发展为例,论证法律翻译知识交流和谱系建构功能,突出法律翻译是中国法律知识体系建构过程的有机组成。法律知识交流是双向的,中国原创法律知识“走出去”需要进行翻译传播总体战略规划。
  • 翻译研究
    尚文博 胡开宝
    2023, 185(5): 84.
    本研究借助 van Dijk 的社会认知方法,系统考察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英译文中判断资源的再现与重构,聚焦社会文化语境如何通过机构译者群体的心理表征影响翻译文本的生产和理解。研究发现译者总体对积极判断资源的介入程度更高,弱化了中国的积极评价。但在恰当性判断意义中,译者对消极资源的干预程度更高,削弱了外方对象和我方官员的消极评价。这是由译者对不同语境范畴的主观和社会表征决定的,与译者的立场和意识形态息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