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特稿
  • 特稿
    尹泰鸿
    2022, 177(1): 1.
    在“新文科与外语学科建设”研讨会暨《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21 年编委会上,著名学者许钧、 王守仁、杨金才进行了主旨发言。许钧以自己主编的《翻译概论》为例,阐述了外语教学中的不变与变。王守仁阐释了他提出的“新外语”理念,强调不能满足于跨学科融合,而首先必须创新做强外语学科,融合传播与外语将是外语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路径。杨金才以英语专业为例,阐述了他对新外语教育中“不变与变”的理解。
  • 特稿
    殷 健 陶李春 冯志伟
    2022, 177(1): 8.
    “新文科”及“大外语”的理念正逐渐深入人心。现有的相关论述大多来自人文社科领域的学者,而从学科交叉、文理融合的视角展开思考可以增加该领域知识生产的广度与深度。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有幸采访了冯志伟教授,请他就“新文科”及“大外语”发表意见。冯教授是文理兼通的知名学者,他认为“大外语”理念所倡导的是一场“范式革命”。在这一背景下,外语研究需要创新,尤其是方法论创新。广大外语人要直面挑战,更新知识,突出特色,展开文理融合的跨学科研究
  • 理论研究
  • 理论研究
    任育新
    2022, 177(1): 15.
    本文介绍了语用学的新兴研究领域——变异语用学的源起、目标和发展历程,归纳了变异语用学研究的主要内容、议题和方法等,并基于对研究现状的分析,明确了研究议题的拓展方向和研究方法的新趋向。最后,本文从加强学科价值理论探讨、拓展研究议题、丰富研究方法、考察更多话语体裁、关注虚拟空间言语交际等方面对变异语用学的未来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 理论研究
    潘 璠
    2022, 177(1): 26.
    鉴于国内尚无系统论述多维度分析法理论和实施方法的文献,本文介绍了多维度分析法的起源、理论基础和创新之处,综述了三十年来多维度分析法在语域变异、学术语篇变异、方言和性别语言变异、历时语域变异和跨语言变异等多个语言学领域的应用和发展趋势,并详细讲解了多维度分析法的操作方法。本文对多维度分析法的系统阐述有望推动和促进国内多维度研究在多个语言学研究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 理论研究
    马 拯 贾锦萱 吴诗玉
    2022, 177(1): 35.
    从分布形状、趋中度以及离散程度来看,反应时都具有区别于其他数据类型的非常鲜明的特点。 因此,反应时数据的统计分析处理往往也有不同的技术要求和门槛。基于R 语言的混合效应模型为反应时分布上的正偏斜、各数据点之间强关联以及异常值等问题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案。本文在回顾传统的反应时数据分析方法后,以一项具体的研究为实例介绍了使用“混合效应模型”来拟合反应时数据的基本原理、概念内涵以及如何拟合最佳模型等问题。
  • 理论研究
    杨 昆
    2022, 177(1): 47.
    模糊限制语是否能够帮助建构话语可信度、维持人际信任是当前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之一。为了能够以实证的方式研究模糊限制语与可信度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选取美国总统候选人电视辩论话语作为语 料,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探讨候选人辩论过程中使用的模糊限制语。在此基础上,研究人员选取65名英语本族语者对不同类型的模糊限制语进行信任值测试,从而调查不同类型模糊限制语的可信度。研究发现,辩论中候选人使用的模糊限制语可以分为数量模糊限制语和话题模糊限制语两种,前者的使用可以避免责任,后者使用可以表达真诚,二者均可以帮助提升辩论中候选人的可信度,建构人际信任。本研究不但 对当前模糊限制语的相关理论有所参考,同时还可以为人际信任的建构提供建议
  • 理论研究
    王 震 范 琳 张 静
    2022, 177(1): 54.
    本研究旨在考察非熟练汉英双语者动词产出过程的重复启动效应。研究采用重复启动范式,以60个汉、英对等翻译名词为实验材料。31名非英语专业本科生产出由呈现的名词刺激联想到的相关动词。研究结果表明:1)被试已学名词刺激引发的动词产出平均反应时显著短于其未学名词刺激,表明动词产出过程中存在重复启动效应;2)被试一语汉语动词产出的反应时和重复启动效应均显著小于其二语英语动词产出,这表明语言熟练程度影响非熟练汉英双语者动词产出过程的重复启动效应。研究结果支持迁移适当加工观和修正等级模型。
  • 理论研究
    段惠琼 黄洪燕
    2022, 177(1): 63.
    认知诊断是在现代认知心理学和心理测量学、现代统计数学以及计算机科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一种新的诊断技术。它能够科学地描述测试中所包含的认知属性,准确地诊断学习者的语言技能结构,促进 个性化的语言教学,因而在英语教育领域,尤其是英语阅读测试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本文从认知诊断研究的发展、理论基础、在英语阅读测试中的应用、现有研究的难点和不足等方面对认知诊断进行了综述,以期促进认知诊断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 理论研究
    徐秀姿
    2022, 177(1): 71.
    日语条件句「と」「ば」「たら」「なら」等有多种意义用法,存在从一种意义用法向其他意义用法扩张的现象。迄今为止主要从逻辑语义、功能语用和对比分析等视角探讨这个问题,对条件句的主观认知动机的考察较少。本论文从共时的视角,用(交互)主观化理论探讨日语条件句构式中的语义扩张。认为日语条件句构成“非主观性→主观性→交互主观性”的连续统,这个语义扩张现象与认知动机相关,是对客观世界进行客观识解与主观识解的体现。
  • 理论研究
    史 俊 王建华
    2022, 177(1): 80.
    本文187篇国际权威期刊中有关多模态语言教学的论文及共被引文献为数据来源,运用 CiteSpace 5.7.R1 进行可视化研究,分析出整体趋势,基于中心值挖掘高学术影响力文献,通过关键词聚类得出核心研究领域。研究发现:国外研究整体呈波动性增长的积极态势;核心领域分别为二语习得策略、语言教学理论及方法、多模态意义构建和多模态读写能力。研究启示为理论上重视语言习得策略和人脑记忆规律;实践上重视师生技术层面培训和构建虚拟学习共同体。
  • 实践研究
  • 实践研究
    杨维嘉 李茨婷
    2022, 177(1): 92.
    高校英语教师的教学学术实践与学生英语水平发展密切相关,直接决定我国高校英语教育质量。本研究基于 Weston & McApline(2001)教学学术实践三阶段发展续谱论,聚焦华东某高校一个英语教研组,叙事探究英语教师教学学术实践的故事。研究发现教学学术实践是个体和共同体共创共享教学知识 的科研活动;具有问题链效应、批判反思性和互动探究三大特质。研究验证续谱论在我国高校英语教育语境下的适恰性,初步构建英语教师教学学术实践可行性指导框架,诠释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路径。
  • 实践研究
    闫鹏飞
    2022, 177(1): 102.
    本文围绕北京地区某研究型大学开设的博士生英语课程,介绍其所采用的研究论文语类分析和语料库文本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该课程首先讲授研究论文各个语篇部分的典型语步及凸显特征与交际功能。同时,学生以学业导师所推荐论文为练兵场,观察、讨论并标注典型语步,进一步归纳各语步趋于使用的词汇语法、短语和句式特征。课程反馈表明,该模式明显促进了学生学术交际能力的发展,在有限的学时内提高了研究生学术英语教学的实效性。
  • 实践研究
    白 云 韩佶颖 王俊菊
    2022, 177(1): 111.
    本研究以自动评分系统反馈和范文反馈为例,探讨纠错反馈与非纠错反馈对大学生英语作文语言复杂度的影响。借助 LCA、L2SCA和CohMetrix 3.0等在线分析器,对词汇复杂度和句法复杂度共10个代表性指标进行测量和分析。发现系统反馈能提高词汇复杂度但降低句法复杂度,而范文反馈对学生作文的词汇和句法复杂度均有显著的提升作用。由此可见,不同反馈方式对语言复杂度产生错综复杂的影响,相比而言范文反馈能促进文本质量在更多维度上的提升。
  • 实践研究
    孙 璐
    2022, 177(1): 122.
    作为现代教育理论和大学教育发展的产物,研究性教学理念主张将科学研究模式纳入教学活动,以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和研究创新的能力。在英语专业本科教育中开展研究性教学,有助于进 一步凸显英语专业的“专业性”,弥补传统“技能本位”英语专业本科教育的缺陷。通过“基于问题的课堂启发式教学”和“基于课题的课外合作式学术实践”,英语文学研究性教学将有效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研究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充分实现文学的“致知”意义。
  • 实践研究
    解 敏
    2022, 177(1): 130.
    外语课堂话语研究重视互动,对教师讲解关注不够,而教师讲解是学生语言输入的重要来源。本文结合系统功能语言学和合法化语码理论,从跨学科视角探究教师讲解语义发展。首先,在系统功能语言学框架内,基于语法层,揭示教师讲解所呈现的语义模式类型。然后,从合法化语码理论语义引力概念出发,描述语义模式在时间轴上的展开方式。最后,结合相关研究成果,讨论教师讲解语义发展对学生理解课文和构建各类知识可能带来的影响。
  • 翻译研究
  • 翻译研究
    杨 柳
    2022, 177(1): 142.
    Toolan首次将语料库方法用于英语短篇故事叙事进程研究。本文尝试将相关模型应用于粉丝英译中国网络小说研究,对美国网站“武侠世界”的代表译作《盘龙》(Coiling Dragon)进行案例分析,参照库 为网络仙侠小说《星辰变》和两部古龙作品的英译本。研究发现研究对象呈现出的叙事进程特点对于激发英语读者兴趣、减少他者文化交流障碍具有积极影响。语料库叙事学方法对于长篇作品研究更具价值,有助于 发现其深层特征,为创作、改写和翻译提供依据。
  • 翻译研究
    李澜雪
    2022, 177(1): 154.
    民国“海派小说”在法国的译介和批评在中国现代文学对外传播的大进程中具有明显的特殊性。针对创作流派的集中翻译介绍,在法国汉学界的译史中实属罕见,更兼此番译事乃是在中法两国文学界交流互鉴的模式中展开。法国学者的文本选择凸显出世界主义的倾向,他们围绕“海派”作品的审美思考乃至关于这一文学概念的界定,对国内学界、译界的相关研究均不乏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