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特稿
  • 特稿
    沈惠忠, 袁轶锋
    2013, 02(1): 1-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通过对英语教学与研究相关文献的审视,指出了当前中国英语教学与研究所存在的误区,即忽视或摒弃自身语言文化和身份特性。在教学中,刻意模仿第一语言英语,试图达到英语为母语说话者准确、流利、自如地使用英语的程度。在科研中,一味效仿西方英语研究模式,其关注点往往是有待完善的学生英语。与此同时,本文结合中国英语教学与实践的现状,对中国式英语进行反思,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式英语重新定义。运用传统的中国儒学原理,并融入相应的西方学习理论和语言学习理论,笔者提出了全新的中国式英语教学模式,旨在于帮助中国英语学习者在本土化双语学习语境中更有效地掌握和运用语言知识,提高语言能力,达到最大的学习效果。更重要的是,以儒学原理为指导的教学模式,将使我们在教学和科研过程中进一步完善自我,不失民族及文化特征,对学生和教师都提出了一个明确可达到的学习和培养目标。
  • 特约专栏:心理语言学
  • 特约专栏:心理语言学
    官群
    2013, 02(1): 8-1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跨语言学习测评研究中,目前尚未有学者探究同一群体的中国学生的中英文学习心理是如何相互影响,并最终影响语言能力。为弥补这一研究空白,本研究调查了中国北京267名初中生中英文阅读动机,并同时测试他们的和中英文阅读能力。在八个维度的阅读动机中,对中文作为母语和英文作为外语的阅读动机进行量化对比,中文阅读动机在自我效能感、好奇心、投入度、消遣娱乐性、社会伙伴态度五个维度上的表现高于英文阅读动机;而在学业成绩、工具性、社会家庭态度三个维度上,两者没有差异。同时,相关分析表明工具性与英文阅读水平密切相关;消遣娱乐性与中文阅读水平密切相关。此外,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不同维度的阅读动机分别解释中英文阅读水平的差异。这些研究结果验证了阅读动机的跨语言性迁移特征,不同的阅读动机对中英文阅读水平起着不同作用。文章最后对中英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指导意见。
  • 特约专栏:心理语言学
    药盼盼, 王瑞乐, 陈宝国
    2013, 02(1): 15-2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两个实验采用自定步速的实验范式,通过操纵动词偏好等信息,考察工作记忆容量的差异对第二语言(英语)句子加工中动词偏好信息利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工作记忆的容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第二语言学习者动词偏好信息的利用,但是这种影响是有条件的,即影响只出现在句子加工对工作记忆要求相对较低时。
  • 理论研究
  • 理论研究
    王馥芳
    2013, 02(1): 22-2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尽管目前看来语法隐喻研究尚处于欣欣向荣之机,但是,一则由于语法隐喻理论包含的内容过多,而且很多内容互不相干,甚至互相对立;二则由于语法隐喻理论无法解决语义和语法形式无法割裂以及语义和语法形式的合理融合问题,由此使得语法隐喻理论未来的“消解”成为可能。我们认为“消解”首先发生在术语层面,“语法隐喻”和“一致式”这些术语所遭遇的诸多理论问题可能使得它们最终被弃用或者取代。其次,“消解”也可能发生在理论解释层面,对语义层的详尽描写可能最终导致语法隐喻理论的“消解”:一是,对语义层的详尽描写使得词汇语法层的存在受到质疑;二是,对意义动态构建过程的详尽描述和揭示可能消解“语法隐喻”机制的解释作用。最后,语法隐喻理论新解实质是对语法隐喻理论的“消解”。从事物发展的螺旋形上升角度来说,“消解”的理论指向性是多维的,一方面,它意味着对原有理论框架的发展和完善;另一方面,它意味着对原有理论框架的扬弃。
  • 理论研究
    孙毅, 杜亚妮
    2013, 02(1): 30-3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在倚仗充分的理论阐释与足量的个案分析之基础上,力图证明传统意义上的双关辞格与认知语言学新视野中的隐喻具有同质性,可将二者整合后用统一理论框架予以阐析。汉英语言使用者身体结构及相关经验的相似性导致汉英双关隐喻必然存在汇通之处,而两者截然不同的文化又决定了跨语言双关隐喻势必具备歧异性。
  • 理论研究
    张宏
    2013, 02(1): 39-4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现有英语学习词典例证分类研究存在多个问题,涉及划分规则、归纳法的内在缺陷、不同分类之间的联系、研究者对词语知识的解码和编码作用的认识。为了克服 以往分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 出了三种新的例证分类 。
  • 实践研究
  • 实践研究
    王艳艳, 王勇
    2013, 02(1): 49-5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行动研究最早是由美国的Coller和Lewin提出来的一种应用于社会科学的研究模式。行动研究具有一线教师参与;强调合作;改变现状三大特点。本行动研究模式的建立参考了H.Altrichter行动与反思的循环理论,Lewin的螺旋式渐进循环模型,McDonough J.& McDonough S.以及施良方的行动研究循环模式。实施步骤包括:初步计划;用头脑风暴,问卷调查等方式发现问题,订立假设;制定行动方案,行动策略;实施行动方案;评估/反思;改进新方案;实施新方案;再改进等。该行动研究有效提高了听力教学效果和教师专业研究素养,成效显著。
  • 实践研究
    刘蕴秋
    2013, 02(1): 55-6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探索了从课程文本阅读入手,通过构建真实社会情景展开的写作教学实践及其对英语师范生学习成长的影响。作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选取某校英语专业三年级26名师范生及1名综英任课教师为研究对象,全程参与并记录教学实施过程,并以初稿、二稿、同伴互评、反思文本及教师点评为主要数据来源。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开展新模型下的写作教学实践,师范生在写作态度、英语语言能力及外语学科教学知识方面发生了变化,学习成长显著。文章最后指出,文本、范文演示分析和教学活动等起到了中介作用,帮助学生通过自身努力而达到学习成长。
  • 实践研究
    程晓
    2013, 02(1): 62-7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评介读写研究领域两大对立的观点——“自主读写观”(autonomous model of literacy)和“意识形态读写观”(ideological model of literacy)。通过文献回顾,揭示“自主读写观”在该领域的长期统治地位,以及运用“意识形态读写观”来理解书面语言、以及语言教学与测试的必要性。国际阅读协会年会反映了美国目前读写教学、研究和测试的最新动态,在2012年的芝加哥年会中,几大主题(包括读写教学、读写测试、教师培训与发展、共核州立标准 Common Core State Standards for Language Arts & Literacy in History/Social Studies, Science, and Technical Subjects (CCSS)等)的诸多发言中均明显体现出了“意识形态读写观”。笔者通过本次会议的发言,分析了“意识形态读写观”在读写教学研究领域中的渗透,以期对国内同行和国内的读写教学与研究有所启示。
  • 实践研究
    陈茂庆, 李宏鸿, 高惠蓉
    2013, 02(1): 71-7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在某高校英语专业二年级泛读课程的名著阅读活动中引入同伴互评方法,结果发现:同伴在语言形式方面的批阅多于内容方面的批阅;同伴互评的正确率较高,而且有逐渐提高的趋势。同伴互评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阅读和撰写文章的认真程度。与教师评阅相比,同伴批阅没有明显的劣势。学生通过互评深化了对名著的理解,拓宽了思路;相互启发和督促,提高了写作水平,增进了彼此的了解,而且为未来的职业训练作了一定的铺垫。
  • 实践研究
    徐柳明, 刘振前
    2013, 02(1): 79-8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依据有关词汇测试的设计原理及模式,编制了词汇量测试卷,先后进行了两轮试测,运用SPSS18.0 ,对试卷项目进行筛选及修订,最终形成含104个题目的词汇量测试卷。信度、效度检验结果显示,试卷内在一致性信度Cronbach系数 ( 0 . 918) 、 重测信度( 0 . 644 ,p = 0 . 000) 以及效标区分法效度( t = 6. 358 ,p= 0 . 000) 、结构效度各level得分之间及总得分之间的相关性系数分别在 ( 0 .068 ~ 0 .496和 0 .294 ~ 0 .812) 均达到测试学要求,本测试卷可作为新课改下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词汇量测评的有效工具。
  • 实践研究
    李昆
    2013, 02(1): 86-9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旨在研究中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对动机调控策略的使用情况及其和英语成绩的关系。采用问卷的方式对105名高中二年级学生进行了调查,并使用SPSS11.5对数据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中学生对八种动机调控策略的使用频率均达到了中等或较高水平;女生对动机调控策略的使用频率高于男生;八种动机调控策略中,除后果设想之外的其他七种策略均与英语成绩正相关。
  • 翻译研究
  • 翻译研究
    陆志国
    2013, 02(1): 91-9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茅盾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和主编《小说月报》期间,对弱小民族文学大力译介和宣传,并试图将弱小民族文学译介合法化或圣化。本研究借用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对茅盾的文学习性、所处场域关系和采用的圣化方式进行考察,阐释茅盾为何在译介方面如此专注于弱小民族文学。
  • 目录
  • 目录
    2013, 02(1): 96-9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