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关闭
提交更改
取消
确定并提交
×
模态框(Modal)标题
×
下载引用文件后,可以用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打开和编辑,包括: BibTex, EndNote, ProCite, RefWorks, and Reference Manager.
选择文件类型/文献管理软件名称
RIS (ProCite, Reference Manager)
BibTeX
选择包含的内容
仅文章引用信息
引用信息及摘要
导出
导航切换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English
当期目录
2025年, 194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5-04-25
"外语学习与幸福"专栏
理论研究
实践研究
翻译研究
封面文件
全选
|
"外语学习与幸福"专栏
Select
"外语学习与幸福"专栏
我国大学生英语学习幸福感及其内在作用机制研究
徐锦芬 冯晓丽
2025, 194(2): 1.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以 4096名本科 EFL学习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心理网络分析考察了我国大学生英语学习幸福感及其内在作用机制。结果发现:1)我国学生的英语学习幸福感包含情感、认知、社会和文化四个维度,总体水平较高;2)幸福感各维度的内部要素之间存在交互协同作用;3)幸福感四个维度之间存在复杂网络关系,其中,认知幸福感与社会幸福感的相互作用最强,情感幸福感和认知幸福感关系最为微弱;4)情感幸福感中的意义价值感知是整个幸福感网络的核心因素。本研究有助于我们深化对英语学习幸福感的理解,为提升学习者幸福感和优化外语教学实践提供一定启示。
Select
"外语学习与幸福"专栏
文学学习与二语学习者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孙珊珊 王 欣
2025, 194(2): 13.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基于 Oxford(2016)提出的 EMPATHICS 幸福要素模型,以参加高校英语文学课的8位学生为个案开展实证研究,通过学习经历自述材料与半结构访谈等数据,考察学习者在二语文学学习中的幸福感内涵,探究二语文学学习与学习者幸福感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发现,文学学习因其丰富的情绪体验更有利于激发学习者幸福感,更易促进学习者发现学习意义而内化学习动机。文学学习有助于培养批判性思维等个体积极品质,这些品质对个体的积极表现有预测性作用。
Select
"外语学习与幸福"专栏
外语学科博士研究生学习幸福感研究
张姗姗 李昶颖
2025, 194(2): 23.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基于 EMPATHICS 模型考察四名外语学科博士研究生的学习幸福感。数据主要来自深半结构访谈,研究发现:1)博士研究生的主观幸福感受学习动机影响,表现为满足求知欲后的愉悦感和完成学业带来的满足感;心理幸福感主要来自学术成长、毅力的培养和思维格局的提升;社会幸福感源于社会互动带来的社会价值实现。2)四名博士通过克服负面情绪和良性社会互动实现心理幸福感和社会幸福感。不同幸福感之间的互动受到 perezhivanie 的影响也形成新的 perezhivanie。本文最后指出博士生培养应关注负面情绪调节和人际互动,以提升其幸福感。
Select
"外语学习与幸福"专栏
中国EFL学习者社会文化幸福感量表的编制与验证
杨嘉琪 徐锦芬
2025, 194(2): 32.
可视化
收藏
学习者幸福感是外语教育中需着重考量的要素之一,但学界对其社会文化层面知之甚少。本文基于文献分析与半结构访谈,并经过多轮小组讨论,初步编制 EFL学习者社会文化幸福感量表;随后结合1341名中国 EFL 学习者的问卷调查数据,进行项目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检验该量表的信效度。最终量表由社会和文化幸福感两个维度构成,下含社会融合、社会认可、社会贡献、文化意识、文化认可等五个子维度,共 35 题。统计结果证实,本文开发的量表信效度较高,符合心理测量学的指标要求,可作为研究我EFL 学习者社会文化幸福感的有效测量工具。
理论研究
Select
理论研究
知识论视域下的会话下指研究
高 军 辛丽君
2025, 194(2): 44.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从知识论视角分析自然会话中的下指现象。研究发现,说话人和听话人对下指语所指对象的知识不对称促使双方进行指称协商,从而引发会话下指。通常表现为说话人(K+)向听话人(K-)提供下指语的指称对象,有时也表现为听话人根据共同背景知识、说话人引入的共享知识以及语境化提示推断出下指语的指称对象,并得到说话人的确认,双方实现知识平衡,顺利完成交际。就指称协商的互动过程而言,主要表现为说话人在同话轮、跨话轮和多话轮发出后行语以及听话人在下一话轮发出后行语四种。
Select
理论研究
语言评估素养国外和国内研究现状对比分析:基于范围综述的方法
徐 鹰 曾美娟 刘文霞 陈 锦
2025, 194(2): 53.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旨在通过基于范围综述的方法,对比分析国外和国内语言评估素养(Language Assessment Literacy,LAL)的研究现状。我们将 Web of Science 和中国知网数据库中 2008—2023 年间重要期刊上的论文作为数据来源,筛选出52 篇英文和42篇中文期刊论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国外 LAL 研究可分为新兴期、发展期和跃发期,而国内研究则可分为萌芽期和跃发期。国外研究更注重社会情境因素和多元利益攸关者,而国内研究则侧重外语教师的 LAL 发展。在研究方法上,国外研究倾向于质性研究,国内则更多采用混合方法。本文建议国内 LAL研究应拓宽视角、扩大研究对象范围并挖掘研究深度,以促进教师教育和专业发展。
实践研究
Select
实践研究
课程标准引领的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建设 ———以国家级一流课程“通用学术英语听说”为例
李 征
2025, 194(2): 65.
可视化
收藏
近几年,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热点,代表了教育技术与高校教学深入融合的趋势。本文以具体在线/混合式课程标准为指导,结合国家级一流课程“通用学术英语听说”的课程建设和运行经验,从“学习目标”“学业评价”“学习活动”和“学习资源”四个方面介绍和分析混合式课程的设计方法和建设重点。此外,结合本课程建设经验,对混合式课程的设计原则和建设理念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翻译研究
Select
翻译研究
坎波斯的“转造”诗学及其汉诗翻译策略
褚一格 朱振武
2025, 194(2): 76.
可视化
收藏
活跃于诗歌创作、翻译批评、翻译指导及翻译实践等多个领域的巴西具象派诗人哈罗德·德· 坎波斯是19 世纪下半叶葡萄牙语世界对汉诗正式译介以来重要的翻译理论家和汉学家,其汉诗译介策略 “想象重构”是其“转造”诗学在特定文化语境下的创新性运用。在这一诗学理念下,坎波斯引进并翻译了众多东西方诗歌经典,将翻译提升为激励教学法,使之既起到教育目标读者的作用,又为具象派诗歌的创作提供了创意灵感,从而革新了巴西文艺界的审美标准。本文旨在深入剖析坎波斯的“转造”诗学的核心内涵,分析 “想象重构”在汉诗翻译中的应用实例,探究“转造”诗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联系,深化汉诗在拉美地区的传播与接受,以期为跨文化语境下的汉诗外译提供新思路。
Select
翻译研究
跨越重洋的文学之旅:中国当代小说在美国的翻译与出版透视(1979-2023)
黄 荷 赵 刚
2025, 194(2): 86.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通过四个大型书目/数据库统计1979 至2023 年间在美出版的中国当代小说,梳理其英译演变。研究发现:(1)译作题材日趋丰富,美国对中国当代小说的新声音和新主题兴趣渐浓;(2)被译作家数量持续增加,但得到深度推介的不到三成,应对重点作家加大推广力度;(3)现行译介模式仍以海外译者单独译介为主,但合作译介渐趋成熟;(4)译作出版呈多元化格局,未来应更加注重跨文化出版机制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