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 全选
    |
    课程思政专栏
  • 课程思政专栏
    张汨 吴志雄
    2025, 195(3): 1-14.
    中国政治话语核心概念反映我国政治方针和治国理念,目标读者对译文的情感态度与传播效果紧密相关。本文以“社会革命”英译历时修订版本 social revolution 和 social transformation 为对象,通过情感分析和语义搭配来对比中美态度差异。研究发现,中美对两个译文版本情感有显著差别,中方对二者态度大致相当,美方对social transformation 态度更积极。最后,本文从概念溯源和词汇搭配分析中美双方情感态度差异原因,并提出数字技术助力和共情传播增效的中国政治话语传播启示。
  • 课程思政专栏
    刘馨蔓 汪少华
    2025, 195(3): 15-24.
    中国特色外交句式修辞“在场”是一种独特的外交话语修辞方式。本文从认知语言学与新修辞学理论的融通视角,探讨中国特色外交句式的修辞“在场”功效及其识解机制。研究发现:中国特色外交句式中运用“量的前景化”修辞策略,以达提升外交话语的“在场”感之功效;其修辞性识解机制为:话语生产者通过运用对仗或并列句式增强修辞“在场”。其中对仗句式以相同形式两两映射和内容前后呼应,而并列句式则以形式重复扫描和内容层层递进,来突显天下一家、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等蕴含中国特色的外交理念,以增强我国外交立场的传递力与认同度。中国特色外交句式的认知修辞学研究有助于推动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话语体系和大国形象。
  • 课程思政专栏
    许文胜 康荣耀
    2025, 195(3): 25-37.
    战争隐喻是中国党政文献外译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为例,描写中国党政文献中战争隐喻的使用特征和英译策略。研究发现,该文献中的战争隐喻形成复杂的战事体系,强调“进攻胜利”的因果关系,建构以积极资源为主的评价系统。研究提出战争隐喻翻译策略的“架构—表征”描写体系,发现英译策略整体上呈“架构去战争化”和“表征接近原文”倾向,而具体在映射原则、所喻话题和评价态度等维度上表现出不同的重构特征。
  • 课程思政专栏
    张威
    2025, 195(3): 38-46.
    加强翻译专业课程思政教材的编写与应用,是当前中国翻译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所在。以《理解当代中国·汉英翻译教程》为例,本文重点介绍翻译专业课程思政教材编写的核心理念和主要特色,具体说明相应教学建议,以期强化翻译专业课程思政教材建设的规范性和系统性,提高新时代翻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积极服务国家发展战略。
  • 理论研究
  • 理论研究
    马志刚 庾小美
    2025, 195(3): 47-60.
    成人二语者在建立非局域性句法关系的时间进程中,其中介语语法机制虽然也会激活 WH 成分并将其作为变量储存在临时记忆中,但却不能基于连续循环操作为中间空位构建出心智表征,这完全迥异于英语本族语的语法表征和处理模式。就 WH 移置而言,本研究所获得的行为数据模式显示:中介语句子处理更多依助于词汇语义信息,而对结构信息的利用程度较为有限,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中介语具有浅层表征的假设。文章认为,尽管移置性在近期被视为自然语言的基本属性,但由于中介语语法并不遵从结构依赖原则,因此在以累加方式即时处理二语句子的时间进程中,成人二语者无法为 WH 成分建构出结构化的层级表征,而其母语特异性对构建中间空位表征并无实质影响。
  • 理论研究
    李茶
    2025, 195(3): 61-73.
    研究基于复杂动态系统理论,采用移动极值图、关键时间点及会话分析方法,从话轮长度和异议表达具体方法两方面分析三组会话者 13 周英语异议表达互动资源集的发展情况。结果表明,两个维度都随时间发生了非线性变化:话轮长度发展因人而异,个别学习者的话轮长度发生了有意义的突变;异议表达具体方法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其中“直接反驳”和“先肯定/重复后反驳”的发展优先于“非典型间接异议”。
  • 实践研究
  • 实践研究
    唐彬 任伟 孙雨晴
    2025, 195(3): 74-84.
    二语语用研究多集中于英语作为二语,而日语等其他语言的探讨相对较少。本研究聚焦于中国日语学习者在电子邮件请求行为中的表现,考察我国不同水平日语学生(初级与中级)在请求策略、外部修饰和内部修饰使用上的差异。结果发现,初级学生更倾向于使用直接请求策略,而中级学生则逐渐倾向于使用与母语者更为相似的间接策略。外部修饰的使用频率随语言水平的提升而增加,但学生整体使用频率仍低于母语者,表明其在礼貌策略的实际运用上尚存不足。在内部修饰方面,初级学生的使用模式较中级学生更接近于母语者,体现了内部修饰发展的非线性特征,然而两者均未达到母语者在请求表达中的礼貌水平和使用习惯。本研究基于实证数据,对日语作为二语的语用研究进行了深入探索,揭示了二语语用能力与语言水平及母语背景的联系,为二语语用理论的拓展及日语教学提供了重要支持与理论依据。
  • 实践研究
    李响 李东玉
    2025, 195(3): 85-97.
    本研究聚焦中小学外语教师的跨文化能力及其影响因素,通过问卷调查法探究促进跨文化能力发展的影响要素。基于 430 位中小学外语教师的问卷数据,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如下:1)教师专业发展对跨文化能力有显著直接效应;2)尽管直接影响不显著,组织支持感知可通过中介效应间接促进教师跨文化能力提升;3)专业发展与组织支持感知对跨文化能力有显著的独立中介与链式中介效应。研究为教师跨文化能力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