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理论研究
  • 理论研究
    魏在江
    2013, 1(04): 1-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转喻是时间概念化不可缺少的手段 ,但相对而言, 时间隐喻的研究较多, 时间转喻的研究较少, 因 此, 从认知的角度来分析时间转喻的类型及其概念化特征非常必要。 本文从时间转喻的体验哲学基础和时间 转喻的概念化特征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强调对时间结构和时间表达进行研究本身就要求对此进行跨学科研 究, 要借助哲学 、现象学 、物理学、 认知科学、 语言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成果, 并进一步进行量化实证考察 。
  • 理论研究
    徐浩
    2013, 1(04): 7-1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虚指there结构并非同质的语言现象, 其中 ,内部动词结构表现出限定性效应, 外部动词结构无此现象 ,且限定性效应的判断存在模糊的情况。 认为内部动词结构涉及由there 与关联体构成复合DP, 而外部动词结构涉及由there 与方位 PP构成复合 DP的分析, 将前者的限定性效应解释为虚指 there所携带的【Ind】特征的作用, 将后者限定性效应的缺失归因于there 在结构上与关联体没有发生关系, 并将限定性效应模糊的 情况归于外部动词结构准许两种不同多重一致操作的可能性, 以及某些动词存在双重属性的可能性 。
  • 实证研究
  • 实证研究
    周丹丹, 黄丹凤
    2013, 1(04): 15-2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通过分析英语专业学生表达异议的方式以及英语水平对其的影响, 考察对话中协同原则的使用。研究数据来源于中国学生英语口语语料库48名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的对话,笔者对三个不同水,组学生的异议表达方式进行了分类统计。 结果显示对话双方表达异议时, 协同方式多于非协同方式, 从而验证了协同是对话的重要机制。 研究还发现, 口语水平不同的学习者对异议表达方式的选择表现出不同趋势。高水平者的表达方式更具多样性,也更能注意避免冲突发生 。
  • 实证研究
    秦万祥
    2013, 1(04): 22-2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不同英语水平的中国英语学习者为研究对象, 采用命名实验和关键句阅读实验的在线研究方法, 着重考察了语篇因果制约度和读者的二语水平对语篇理解中预期推理的激活和编码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1)在二语语篇阅读过程中, 语篇的因果制约度影响预期推理的即时激活, 当语篇因果制约度高时, 读者易做出预期推理;2) 在二语语篇阅读过程中, 预期推理概念的激活受读者语言水平的影响, 高级英语水平 读者能够在较低水平上即时激活预期推理概念, 而中级语言水平读者预期推理概念不能即时激活;3) 对于高 级英语水平读者 ,预期推理能够在激活后保存于读者工作记忆并编码于语篇短时记忆表征, 但这种编码只是 一种部分编码 。
  • 实证研究
    任虎林
    2013, 1(04): 29-3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了解和把握句法结构培养程度对中国学习者处理英语复句能力的影响是英语教学质量保障的关键。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阅读行为测试两种方法, 选取60名所受不同句法结构培养的中国英语学习者和20 名英国本族语者为样本, 对其在四种罕见英语复句形态结构复杂性、 语义通达性的判断及复句理解准确度方面的处理能力进行研究。 我们发现, 随着句法结构培养水平的提高, 中国学习者在英语复句理解准确度及语义通达性判断方面表现为超过或接近英语本族语者的趋势 ; 而在复句形态结构复杂性判断方面却没有表现出随句法结构培养水平的提高而呈上升的趋势。 此外, 由于句法结构培养水平的不同, 中国学习者在英语复句的处理方法上受句法结构和语义因素的影响也有差异 。
  • 教学研究
  • 教学研究
    禤嘉璐, 王雪梅
    2013, 1(04): 35-4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采用基于学校培养方案或课程计划的文献分析方法, 运用图表及数据的统计分析, 对香港与内地较具代表性的八所高校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进行课程性质与学习内容两个维度的对比,总结出两地高校在相关专业课程设置上的异同, 归纳香港英语专业研究生课程设置对国内相关专业课程设置的启示, 期望对英语专业研究生教育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 教学研究
    郭剑晶
    2013, 1(04): 41-4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涉外法律事业的发展 ,法律专业英语教学的重要性得到高校的认同。 然而高校在使用这些教材时, 却普遍缺乏对教材的系统分析和评价, 根本原因是缺乏一套系统评价大学法律专业英语教材的标准。笔者从需求角度入手, 在分析、 借鉴国内外ESP 教材的评价标准的基础上, 根据大学法律专业英语教材的特点, 制定了一套评价该类教材的步骤和量表, 为系统评价大学法律专业英语教材提供建议, 旨在优化 ESP教材建设, 完善ESP 教学。
  • 语料库与教学研究
  • 语料库与教学研究
    杨元媛
    2013, 1(04): 45-5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语料库软件Wordsmith Tools, 检索自建EST ( English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论文语料库中的高频四词词簇, 从结构和功能的角度分析了高频词簇的特点。 词簇结构分类发现, 带有of-结构的名词短语、介词短语和被动态动词短语构成的词簇在语料库中应用最广。词簇功能分类发现,提供指示框架 的词 簇最多,40%  以上的词簇与自然科学的专业主题相关。了解英语国家作者所使用词簇的固定模式化特征,可以帮助中国科技人员完成英文论文, 利于国际技术交流 。
  • 语料库与教学研究
    王健佳
    2013, 1(04): 53-5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运用语料库语言学的方法, 以大学英语英汉翻译测试的译文语料及其正式人工评分为研究对象, 通过语料标注和统计分析, 揭示翻译测试人工评分中评分员关注的主要因素, 并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自动构建评估模型加以验证, 其评价结果与人工评分的皮尔森相关系数达到0.78. 本文以实证的方法初 步揭示大学英语翻译测试人工评分中评分员关注的反映译文质量的文本特征项, 为英汉翻译测试译文的自 动量化评价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
  • 语料库与教学研究
    孔蕾, 秦洪武
    2013, 1(04): 58-6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从微观层面探讨了语料库用于组织英语专业词汇教学的方式和方法 。通过词汇分层、词 汇复现和复观频率计算,参照《大纲》对教材词汇进行的难度分级,区分了产出性词汇和受纳性词汇,提出了比教材设置更为合理的教学目标词提取方法和相应的教学设计。研究指出,教材练习部分的词汇设置应给予充分的描述,以便明确练习与课文在词汇上的同步关系,实现练习的辅助习得功能。
  • 翻译研究
  • 翻译研究
    胡元江, 马广惠
    2013, 1(04): 64-7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探讨原语意义转化为译者语信后译语产出过程的认知心理模式 。该模式基于简约性和概 括性在 Kormos (2006) 双语言语产出认知心理蓝图的基础上, 在主加工器上将语信来源表征为显性 ,并标注为原语意义构件, 形式构成器中的构件调整为 Levelt ( 1989) 的语法编码和语音编码, 将辅助成分的情景记忆调整为原语和译语情景记忆, 将二语陈述性规则调整为译语陈述性规则 。译语产出遵循递增处理原则, 各阶段 自主处理和并行运作。 该模型能充分体现译语从概念形成器、 形式构成器再到发音器的认知心理过程和描述译语从意义代码、 言语代码到生理、 语音代码的转换过程。
  • 翻译研究
    杭零
    2013, 1(04): 71-7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法国国家图书中心推出的“翻译家锻造”( La  fabrique  des  traducteurs) 计划以培养文学及人文社科领域的青年译者为目标, 采用了具有创新性的翻译培训模式和文化交流模式, 为我国如何有效开展译者培训以及如何借助翻译推广本国文学文化、 加强国际文化交流提供了有效借鉴。
  • 翻译研究
    韩琦敏
    2013, 1(04): 75-8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从戏剧翻译中文化适应的角度考察了音乐剧《妈妈咪呀!》女主角唐娜的形象在中文版里的重塑, 认为正是翻译中的文化适应使原人物形象顺应了 中国观众的审美期待, 提高了她在中国文化里的可接受性,拉近了其与中国观众的距离。原本存在于该西式女子与中国观众间的文化冲突因而被缓和,这是本剧中文版得以顺利观演的一个重要原因。
  • 翻译研究
    王娟
    2013, 1(04): 81-8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早期的目的论忽视翻译质量评估, 对于这一点有不少批评的声音 。近来这一派别中很多学者对 翻译质量评估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 但并未被国内学者所注意。 本文介绍并评析其中新一代的代表人物 Sus-anne Gpferich 于 2008 年发展出的针对实 用文献翻译质量评估的卡尔斯鲁厄模型。这一模型突出目的论理念, 以文本的交流功能为先。 虽然还存在一些缺陷, 但作为目的论者在翻译质量评估领域的有益探索, 这个模型值得我们关注 。
  • 文学研究
  • 文学研究
    陈俊松
    2013, 1(04): 88-9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作为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约翰·斯坦贝克堪称美国最为不朽的作家之一。凭着敏锐的洞察力和对文学艺术始终不渝的追求, 斯坦贝克创作出了许多具有普世情怀的作品。 尽管斯坦贝克的作品至今仍受读者的喜爱, 但它们却一直都是被当作大萧条时期的“左翼文学”的代表来解读和评判的。 通过细读斯坦贝克的主要作品,我们不难发现他的小说除了在表现人类的苦难和尊严方面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外,在小说叙事上也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 源自神话作品的叙事结构, 灵活多样的叙事视角和叙事方式, 以及诗性化的叙事语言, 不仅为斯坦贝克小说中的那些重大的历史题材增添了无穷的艺术感染力, 而且还开拓了现代美国小说的意境。 在很大程度上, 斯坦贝克在小说叙事上的成功在于神话自然主义和诗性语言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