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特稿
  • 特稿
    蔡基刚
    2014, 3(2): 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大学英语教学在由通用英语向专门用途英语转型中,应把重点放在通用学术英语上,用通用学术英语替代现行的大学英语课程。尽管通用学术英语和大学英语都有通用性质,都是面向跨学科的不同专业的学生,培养其语言交际能力,但是两者在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上都存在很大差异: 学术英语是以需求为根本,以内容为依托,以能力为核心,以项目为驱动,以学生为中心和以使用为目的的教学,因而现行的大学英语课程是无法胜任学术英语教学的。
  • “语用学研究方法”专栏
  • “语用学研究方法”专栏
    陈新仁
    2014, 3(2): 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语用学研究方法”专栏
    孙莉
    2014, 3(2): 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从源起、界定、分类、适用范围、优缺点等方面详解定性分析法,考察该方法在语用学研究 中的运用情况,特别关注该方法与思辨类研究中涉及的示例法之间的异同,通过对国内八种主要的外语类核 心期刊和国外两种主要语用学期刊2003 - 2012 近十年来发表的语用学实证研究的文章进行归纳统计、比较, 总结出语用学研究中定性分析法使用的总体特征和发展态势,结果发现: 1) 与国外情况相比,国内语用学研 究中定性分析法的使用明显不足且呈现不稳定的特征; 2) 国内外定性分析法的使用在与研究话题的相关性 方面存在差异; 3) 国内外语用学定性研究在理论视角和目标取向方面也存在差异。研究结果对推动我国语 用学研究特别是研究方法的选择具有借鉴意义。
  • “语用学研究方法”专栏
    钱永红, 陈新仁
    2014, 3(2): 1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提要:语料库方法被称为现代语言学研究的三大方法之一,本文基于调查发现,该方法在国外语用学研究中的运用比例相对较高,而在国内运用比例却总体偏低,这一局面与国内语用学研究的主要话题和分析单位的性质有一定的联系。要拓展该方法在国内语用学领域的应用,需要适当回归语言本体,更多地关注语言的语用属性研究。另一方面,与国内相关研究主要关注二语学习者对语用标记语的习得情况不同,国外采用语料库方法开展的研究涉及的话题范围更为宽泛,新词新义、幽默、指示语、言语行为的语调、隐喻和转喻等话题都在考察之列,这一发现对未来中国语用学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 “语用学研究方法”专栏
    钟茜韵, 陈新仁
    2014, 3(2): 2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历史语用学尽管已有较长的研究历史,但真正成为语用学的一个相对成熟的分支学科还是本世纪初的事。本文在阐释历史语用学的学科性质后,重点呈现该学科现有的方法体系,并对具体方法的难点和局限加以反思,从而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 1) 选择具有交际功能的文本,关注文本的典型性,克服语篇分析挑选文本的难题。( 2) 选择文体语料库和可靠权威的语料库,重塑语境,考量功能与形式的对应是否完整和全面,保证语用解读的可靠性,超越语料库脱离语境和单纯从形式出发的局限。
  • “语用学研究方法”专栏
    季小民, 何荷
    2014, 3(2): 2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方法对于语言学研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语用学研究而言,语料选择与收集方法至关重要。本研究以十年来国内外重要期刊上刊载的语用学实证研究文章为依据,聚焦各研究中的语料及其收集方法,并加以比照,探讨中外研究者在不同类型语料的选择、语料类型与研究议题之间的关联以及语料收集的方法的异同,旨在为国内语用学研究者在数据选择及收集方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 理论研究
  • 理论研究
    熊学亮, 魏薇
    2014, 3(2): 3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英语动结式和很多汉语动结式的补语一般与宾语发生关系,可是汉语“NP V 累了NP”构式却是一种特殊的现象,其补语具有“过度”、“厌倦”等涵义,且当动词的宾语在常识上又被动词蕴含时,此类动结式的补语仅与主语发生语义关系。当补语不被当成蕴含,且宾语也具有[生命]的特征时,该动结式的补语语义趋向解读就会产生歧义。当有数量词限制具有[生命]的特征的宾语时,补语的主语解读消失。光从纯句法的角度来分析这些情况显得乏力,本文引入句法、语义、语用的因素来综合考察此类现象,认为界定此类动结式中宾语的影子性和信息性,可以更好地确认该动结式中补语的解读归属。
  • 理论研究
    李巍
    2014, 3(2): 4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马丁内开创了法国功能语言学派,其语言思想以功能性、相关性、经济性三大特征为中心。其中,功能性是马丁内看待语言问题的基本角度,相关性用来说明语言各层面的功能,经济性是语言发展变化的根本动力。这三大特征之间并不孤立,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
  • 实践研究
  • 实践研究
    徐江, 郑莉, 张海明
    2014, 3(2): 4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通过自建语料库,对比分析了中国大陆学者与英语本族语学者发表在国际期刊《纳米技术》上的英文科研论文中使用模糊限制语的异同。研究显示,中国大陆学者模糊限制语使用比例总体略高于本族语学者,除结论外论文其余各部分中国学者使用模糊限制语比例均超出本族语学者,但引言部分没有显著性差异。中国大陆学者使用的四小类限制语仅有间接缓和型使用比例低于本族语学者,程度变动、范围变动、直接缓和三种类型使用频率二者没有显著差异。两个语料库模糊限制语均以实义动词和情态动词比例最高,名词最少。两类学者使用频率最高的模糊限制语有较多重叠,但有些词在使用频率和用法上呈现显著差异,中国大陆学者还有误用和跨语体使用等问题。
  • 实践研究
    韩宝成
    2014, 3(2): 5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英语教科书的开发是实施基础英语素质教育的基础工程。自2001 年新课程改革以来,国家审定通过了多套中小学英语教科书,但对一线英语教师的调查发现,现行教科书在趣味性、系统性、知识性等方面存在问题。笔者全面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结合调查结果和相关理论,提出并重点讨论了编制英语教科书应该遵循“有趣”、“有意”和“有理”的选材原则。
  • 实践研究
    张凯, 王同顺
    2014, 3(2): 6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借鉴口头反馈的研究范式来检验纠错反馈对书面语法形式习得的效果,采用描述图片差 异的任务,以“互动假说”为理论框架,考察中国英语学习者在书面写作中口头纠错反馈对冠词和介词的习得 效果,探讨互动理论下书面写作结合口头反馈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澄清请求加元语言反馈的效果优于其他两 种类型的反馈( 直接反馈、提示加直接反馈) ,验证了冠词和介词两类语法知识具有不同的认知属性。
  • 实践研究
    王子颖
    2014, 3(2): 7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词汇在二语习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借助非英语专业学生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 成绩,研究Nation 最新的词汇量测试能否预测语言水平。96 名非英语专业大二学生参加了此次实验。实验 结果显示词汇量跟四级成绩显著相关,与六级成绩的相关性不明显。这一研究结果或将是对目前我国大学英 语词汇知识教与学过程中重广度轻深度、重接受轻产出现象的一个醒示。
  • 翻译研究
  • 翻译研究
    李畅
    2014, 3(2): 7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先例现象作为一种语言文化现象,构成了民族文化认知基础的核心,并因其民族性、社会性、隐蔽性特点造成翻译过程中主要的理解和传达障碍。我国著名的外国文学研究家、翻译家和文化活动家戈宝权先生具有深厚的语言文化功底、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独特的生活工作经历,在翻译过程中能敏锐地识别先例现象并给予准确而全面的阐释,形成“雅俗共赏”的译文,可谓名副其实的文化使者。
  • 翻译研究
    陆泉枝
    2014, 3(2): 8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不同的语言在思维和表达上存在着异源性差异,而这种差异在诸多方面都影响着不同语言描述 的精确与模糊,这一点也早已成为共识。翻译作为两种语言之间由此及彼的媒介,在实践中有必要对制约精 确和模糊背后的多个因素给予充分的考虑,并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本文主要以第八届CASIO 杯翻译竞赛 ( 英译汉和法译汉) 获奖译文为例,从文本、语境、表达等诸多方面来探讨源语言和目的语在转换过程中对精 确和模糊的限制和选择。精确和模糊看似相互矛盾,但也只有在翻译实践之中游刃有余地游离于二者之间, 才能在语义和美学等层面更能传达出原文的内容和气韵。
  • 翻译研究
    任晓霏, 张吟, 邱玉琳, 刘锋, 路静, 梁金花, 沈子璇
    2014, 3(2): 8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语料库文体学( Corpus stylistics) 为翻译研究带来了研究范式和研究方法的双重革命,而戏剧文 体学借助语料库强大的技术手段,为戏剧翻译研究开辟了一片新的天地。本文以《推销员之死》及其两译本 为语料,建立以人称代词、指示代词、指示副词、礼貌用语和动词“来”、“去”及其时间形式为检索项的戏剧翻 译指示系统研究体系。调查发现,适合舞台表演的英若诚译本指示语使用频率和使用种类明显高于姚克译 本;英译本中特色指示语表明,英若诚对于指示语的翻译忠实中见创意,有效地利用指示语和舞台提示语推进 翻译戏剧的观演效果。
  • 书评
  • 书评
    崔琳琳, 杨鲁新
    2014, 3(2): 9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评介了Viv Ellis,Anne Edwards 和Peter Smagorinsky 主编的《教师教育与发展的文化历史观—学习教学》。文章首先指明了该书的出版对于教师学习研究领域的意义,然后对本书的主要内容和结构进行了介绍,并且结合国内的外语教师学习研究现状进行了评论。作者希望通过本书的评介让国内的外语教师教育工作者与研究者了解社会文化理论各流派的由来与发展状况,明晰社会文化视角下教师学习研究的核心问题,进而思考如何结合中国实际开展有创新的本土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