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第二语言词汇加工研究”特别专栏
  • “第二语言词汇加工研究”特别专栏
    张萍
    2018, 162(1): 1.
  • “第二语言词汇加工研究”特别专栏
    陈士法, 赵轶平, 刘佳, 彭玉乐, 杨连瑞
    2018, 162(1): 2.
    本文利用图词干扰实验和掩蔽启动实验,通过考察不同语义相关性对英语二语词汇理解的影响,研究中国英语二语学习者语言理解中的词汇选择机制。结果表明中国英语二语学习者在语言理解中选择有独特的词汇选择机制———竞争干扰模型:竞争产生干扰,同一范畴词竞争产生的干扰效应大于非同一范畴词,同一范畴内不同语义相关程度的词竞争产生的干扰会根据语义相关性不同而变化,不同范畴词之间的相互竞争干扰随着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 “第二语言词汇加工研究”特别专栏
    郑丽娜
    2018, 162(1): 13.
    本研究通过遮蔽启动实验探讨了中国学习者对英语规则和不规则动词的加工。结果表明,被试对高频动词的判断准确率高于低频动词,判断速度快于低频动词;规则假词不具有音系相似性效应,而不规则假词具有;低频规则动词和规则假词分解加工,不规则词和高频规则动词的加工不存在分解;规则度没有显著影响被试对英语规则和不规则动词的加工。被试利用记忆系统加工不规则词和高频规则动词,利用计算系统加工低频规则词和规则假词,符合双机制理论。
  • “第二语言词汇加工研究”特别专栏
    易保树, 倪传斌
    2018, 162(1): 21.
    为探寻抑制控制在英汉双语者词汇提取加工中的作用及其在双语产出词汇层面的存在,本实验采用3(抑制控制能力:高、中、低)×2(切换条件:切换和非切换)×2(切换顺序:L1-L2 L2-L1)×2 (重复条件:间隔重复和即时重复) 混合设计,使用言语流畅性任务范式,要求被试(英汉双语者)在规定的时间内根据颜色提示(红色用英语,蓝色用汉语,或者反之,平衡处理)说出以汉语声母/l//j//y//d//b//t/或者英语辅音/s//k//p//d//b//t/开头的单词。结果显示:1)在言语流畅性任务中,较之切换至二语,切换至母语时,学习者汉字提取数目受损更为显著,产生词汇提取的切换不对称现象;2)英汉双语者的抑制能力和词汇切换代价显著性相关,抑制控制能力影响词汇切换代价。上述研究结果表明抑制控制在双语者词汇提取加工中扮演重要角色,且存在于双语词汇加工层面。
  • “第二语言词汇加工研究”特别专栏
    马拯, 杨蕾, 徐勤
    2018, 162(1): 31.
    本研究使用移动窗口技术,以中国英语专业学生为被试,探究语言交际中的过量信息对第二语言理解加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管是阅读由尺寸修饰导致的冗余,还是颜色修饰导致的冗余,被试所用的时间都显著比控制条件更长,出现二语加工的困难。这一结果支持格莱斯原理中量的原理,说明这格莱斯语用原理并不只是一套抽象的理论;相反,它对第二语言指称加工的预测具有心理现实性。
  • 理论研究
  • 理论研究
    何伟, 王敏辰
    2018, 162(1): 38.
    本文系统地梳理了英语存在句和汉语存在句国内外研究现状,并从宏观和微观角度,指出英汉语存在句对比研究现存问题。由此,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框架,本文发现:意义上,英汉语存在句都表达存在过程,建构存在情形,涉及位置、过程和存在方三个基本语义成分;形式上,二者语义成分的基本配置方式不同。英语存在句通常呈现“There + 过程 + 存在方 + 位置”形式,而汉语一般呈现“位置 + 过程 + 存在方”的形式。总的来说,英汉民族都认识到“某地存在某物”这样的情形,但是二者感知方式不同,英语倾向于先物后处所,汉语则倾向于先处所后物,最终导致存在情形的体现形式有别。
  • 理论研究
    季月, 李霄翔
    2018, 162(1): 48.
    传统句子加工理论认为,N400与语义加工困难相关,而P600则反映了句法的修复过程。然而,语义P600的出现却打破了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引起了学术界的极大关注和对句子加工神经机制的再思考。本文对以往研究者提出的六个句子加工模型,即语义吸引模型、监控理论、持续的联合分析模型、扩展的论元依赖模型、加工竞争模型和提取-整合模型进行了梳理,并结合句子加工研究的最新研究成果,对N400P600成分的神经机制以及相关争议问题进行探讨。
  • 理论研究
    胡增宁
    2018, 162(1): 57.
    近年来,二语习得认知派和社会派一直交锋不断。《现代语言》(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分别在1997年和2007年召集双方代表人物撰写文章,阐述各自观点。2014年《二语习得研究》(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再次发表专题文章,介绍最新研究成果,重新认识两派分歧。为了厘清这场论争本质,本文以三次专刊为线索,将两派互动大致划分为三个时期(论战、关注和对话时期),重点讨论后现代思想起源、核心思想以及对二语习得研究对象、研究主客体关系、研究方法的影响。
  • 理论研究
    李晶洁, 周昕玥
    2018, 162(1): 64.
    元话语实现交互功能,是命题意义之外的意义成分,包括作者组织语篇、与读者互动以及表达对命题内容与对读者态度的显性手段。本文选择了一类学术语域特征突出、却尚未得到关注的小句级元话语资源———功能句干,重点考察其作为框架语、内指语和证据来源语的特征性引导元话语功能。从话语策略角度,我们将框架句干归类为“定点”元话语资源,将内指句干和证据来源句干归为“连线”元话语资源。研究发现,学术作者通过综合运用“定点”、“连线”等元话语策略来有效管理命题信息、合理组织语篇结构、引导读者按其希望的方式理解文本内容,从而实现“学术互动”的交际目的。
  • 实践研究
  • 实践研究
    徐锦芬, 李昶颖
    2018, 162(1): 74.
    本研究对比了任务前和任务后形式聚焦对英语学习者学习被动语态的教学效果。127名初中生被分为任务前、任务后形式聚焦组和控制组。在任务前组,教师先引导学生聚焦被动语态的规则和使用,然后完成相关的交际活动任务。在任务后组,学生先进行与被动语态相关的交际活动任务,然后再聚焦被动语态的语法规则。控制组只完成测试。错误改正题和图片描述题的结果表明,任务前和任务后聚焦形式都能显著促进学生对被动语态的掌握,总体上任务前聚焦形式的效果更好。
  • 实践研究
    李迎新, 李正栓
    2018, 162(1): 81.
    在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的基础上,本文对加拿大大学教师接收国际访问学者的原因和动机、挑战性问题、主要收获以及未来合作建议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之后得出结论:他们接收国际访学旨在扩大学术交流范围,但交往过程中存在着语言、文化以及访学自身引起的诸多问题;通过合作,他们极大肯定了访学带来的积极影响并提出接收前要对申请者认真考察等建议。这对中国高校教师接收访学和申请访学都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 实践研究
    牟宜武, 崔吉林
    2018, 162(1): 90.
    为保持全球化时代的韩国国际竞争力,韩国投入巨资实施了“韩国英语教学项目”(1995-至今)、“韩国教学和学习项目”(2008-至今)、“国际英语村项目”(2004-至今),以国家战略的形式将大量外籍英语教师引入到韩国,配置在全国各地的中小学和国际英语村里。与此同时,韩国还不断对中小学的《英语课程标准》进行修订,并开发出了“国家英语能力测试”(2008年),将英语听、说的检测纳入其中。韩国采取的一系列“以交际为导向”的国家行动,对中国当前制定国家战略改善国民英语听说水平,增强中国在全球化时代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