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英语语法教学专栏
  • 英语语法教学专栏
    王启;王初明
    2019, 165(3): 1.
    本文研究采用读后续写方法来学习应用英语关系从句之有效性和可行性?实验以三组大学一年级英语专业学生为被试,A组续写含关系从句的故事,B组续写不含关系从句的同一故事,C组光读含关系从句的同一故事,读后只做理解题,不续写?实验采用前测 实验干预后测延时后测设计,为期三周?研究发现:1)学习者在续写时与前文 协同,前文含关系从句,续写中出现的关系从句多,前文不含关系从句,续写中出现的关系从句少,两种情况差异显著;2)读后续写促学关系从句的效果显著好于只读不写;3)续写含关系从句的前文时,若无关系从句产出,学习效应不能 长久保持?实验结果对如何教好学会英语复杂句法结构有启示?
  • 英语语法教学专栏
    向明友
    2019, 165(3): 6.
    大学英语语法教学长期存在供需错位问题?本文借助抽样调查数据证实了这一现象,并对具体问题开展了更深入的剖析?本文据此引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念,继而在梳理作者自己十几年的教改实践基础上,为大学英语语法教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一套可资参考的较为成熟的实践路线图,并通过比对分析,进一步证实该路线图基本符合现行的“金课”标准?
  • 英语语法教学专栏
    徐锦芬;李昶颖
    2019, 165(3): 12.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个案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初中英语教师的形式聚焦教学情况?结果表明,绝大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会将语法教学和具体交际语境相结合,其中采用融入型形式聚焦教学的教师大大多于分离型形式聚焦教学的,但仍然有极少数教师采用传统的孤立教授语法点的方式;在实际教学情景中教师会考虑语法点的难易度和学生英语水平等因素灵活选择形式聚焦教学方式;考试压力和课堂时间等因素也会影响教师的语法教学方式决策?
  • 英语语法教学专栏
    唐建敏;刘德美;杨明
    2019, 165(3): 19.
    本研究探索不同计算机交流环境下书面纠正性反馈对中国大学生英语语法习得的影响?研究发现:(1) 计算机同步交流组(同步组)和计算机异步交流组(异步组)的语法学习效果均好于对照组,显示出计算机交流环境下语法纠正性反馈的有效性;(2)同步组的效果并不优于异步组?在同步交流环境下,通过使用语篇重构的任务设计来进行书面纠正性反馈,并不能发挥出同步计算机交流的主要特点以促进学习者的二语语法习得?
  • 英语语法教学专栏
    朱茜;徐锦芬
    2019, 165(3): 26.
    本研究在大学英语课堂进行了为期一学年的课堂教学实验,探究协作写作对我国大学英语学习者二语发展的影响?二语发展表现为语言复杂性?准确性和流利性的变化?结果显示:1)一学年的大学英语学习使学生的二语 得到了不均衡发展?表现为语言准确性和流利性显著提高,但在复杂性方面,仅词汇复杂度这个维度显著提高?2)协作写作在促进二语发展上没有显著优势?研究进而提出教师要重视学习者训练以及加强任务监控和指导的建议?
  • 理论研究
  • 理论研究
    甄凤超;杨枫
    2019, 165(3): 34.
    语义韵是语料库语言学研究最具价值的成果之一,但也引起不少争议?文章重新审视语义韵,讨论了“传染说”?“转嫁说”?“极性两分法”等传统语义韵研究存在的问题,并重点讨论了语义韵的短语及语用属性?语义韵不是单词的属性,而是作为意义单位的短语的属性,语义韵会随着短语的变化而变化?语义韵的极性两分法是粗线条的,还 应当描写短语在不同语境中涌现出的语用评价功能?文章还提出了语篇语义韵的概念,并且认为搭配?扩展意义单位?语篇等不同层面的语义韵相互关联?最后文章指出了进一步研究语义韵需要解决的若干个问题?
  • 理论研究
    何伟;仲伟
    2019, 165(3): 41.
    本文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理论依据,对比了英汉非限定小句的功能及体现形式?从功能意义看,英汉非限定小句比较一致?从经验功能角度,它们所表达的过程不具有“直接定位”功能;同时,主语参与者的参与度呈现出一个从强到弱变化的连续统?从逻辑功能角度,英汉非限定小句在配列关系上体现的嵌入性呈现出一个从强到弱的连续统;在逻辑语义关系上与限定小句形成投射关系和扩展关系,但扩展关系通常具有不明确性?从人际功能角度,英汉非限定小句没有语气选择,不能单独承担言语功能?从语篇功能角度,英汉非限定小句体现的信息缺失性促进语篇连贯, 推动语篇发展?从体现形式看,一方面英汉非限定小句都以较相同的隐性方式表达其逻辑?人际及语篇功能,另一方面在经验功能表达上,如过程定位及主语参与者的体现形式方面,英语表现出比汉语更高的语法化程度?
  • 理论研究
    董曼霞
    2019, 165(3): 50.
    在过去二十多年里语言测试的反拨效应引起了国内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涌现出了大量成果?然而,通过对文献的分析发现,不少研究者对反拨效应的本质?反拨效应的影响因素?反拨效应研究的维度?反拨效应与效度的关系等问题缺乏清楚的认识甚至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和研究结果的信服力?笔者认为有必要厘清有关反拨效应研究的一些基本问题,为欲从事反拨效应研究的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 理论研究
    李冰
    2019, 165(3): 58.
    近年,众学者认为ESP领域的语类分析模式存在种种缺陷,应建立一个语类多维度分析模式?笔者从语类本质是实现特定交际目的出发,构建语类多维分析模式,以Swalesian语类分析为基础,宏观层面植入语境,微观层面植入主位推进理论,用主位功能将宏观和微观层面衔接?并用雅思大作文展示新模式运用?本研究旨在理论上,构建语类多维度分析模式;在实践中,帮助二语学习者了解成功实现交际目的语篇的特征,写出合格语篇,融入学术界?
  • 理论研究
    罗载兵
    2019, 165(3): 68.
    语义波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的重要概念,学界对语义波的研究主要限于语境与语篇层面,而词汇语法层面涉及较少?本文依据分形原则,探析语义波在词汇语法层的分形构建。研究发现,语义分形的跨范畴与级转移特征?语法压缩与语义扩散的分形途径?词汇选择与语法选择的分形资源等分别构建语义波的不同复杂性分形层级,且语义波体现于不同的语义组织环境,即配列层级体现于串行的逻辑语义,图形层级体现于参与者?过程?成分的核心与非核心 配置,成分层级上环境成分体现于图形建构中的涉入度?
  • 实践研究
  • 实践研究
    蔡基刚
    2019, 165(3): 76.
    在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背景下,提高大学生国际期刊论文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已成为中国高校外语 教学的方向?本文在两个学期的学术英语课程中对67个来自不同学科专业的本科生采用语类分析方法,要求学生对其专业期刊的英语论文进行语步?元话语和相关语言表达的辨读,学期结束后采用问卷和访谈的方式评估这种方法?结果显示,学生的期刊论文语类能力?读写能力乃至科研能力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他们撰写期刊论文的信心也有所提高?研究结果对于高校公共英语教学定位的改革等方面具有很大的意义?
  • 实践研究
    李景娜; 陈桦
    2019, 165(3): 83.
    本文在106名国内大型英语口试评分员中调查了英语教师对调群?调核和调型等语调知识的储备情况?调查显示,评分员对语调知识的掌握不够系统和全面?具体来说,他们虽然具备基本的调群和调群切分知识,但不清楚哪些词类可作句重音和调核,也不甚了解语调的表态功能?研究认为,英语教师应加强语调知识学习,才能细化语调教学,切实帮助学生提高英语语调水平;口试评分员应定期参加语调培训,强化对相关知识的掌握以保证评测 信度?
  • 翻译研究
  • 翻译研究
    杨仕章
    2019, 165(3): 90.
    翻译文本语言的特殊性虽早为学界关注,但是其结构组分尚未得到充分研究?译本语言的结构组分属于翻译共相研究,包含源语迁移语?译语文化标记语和译语文化无标记语?这三类基本组分或各自独立地或以组合形式存在于译本语句当中?在文化维度上,翻译文本中的源语迁移语和译语文化标记语分别凸显了源语文化和译语文化, 它们的共现与交融使译本语言获得双重文化属性,即文化克里奥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