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特稿
  • 特稿
    张绍杰
    2012, 1(2): 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英语专业在新的历史时期面临着诸多挑战,读写危机则是最大的挑战。读写危机的发生有其时代背景,但更有其深刻的语言学和语言教学原因。本文指出,读写危机的发生折射出优秀外语教育传统的丢失,反映出对读写在高素质英语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存在认识误区。要化解危机,必须在教学实践中恢复读写的应有地位,正确处理好读写与听说的关系,通过加强读写能力的培养,提升英语人才的质量。
  • 特约专栏:新时期大学英语教师发展关注点的研讨
  • 特约专栏:新时期大学英语教师发展关注点的研讨
    夏纪梅
    2012, 1(2): 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篇作为开栏特约稿,就教师发展的战略意义,大学英语教师的学科身份,职业状况、心理状态等方面所处的主要困境进行了基本的阐述。笔者认为,近十几年来,大学英语教师在至上而下的教育改革国家行为当中获益匪浅,但受到的挑战和压力直接影响着教师的生存状态和发展态势。在未来的十年,占很大比例的中青年外语教师会成为国家可持续的教育改革创新的动力还是阻力,已经摆在研讨的首要地位。因此,很有必要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分析、研究,以便及时找到问题的症结和解决问题的出路。
  • 特约专栏:新时期大学英语教师发展关注点的研讨
    刘芳
    2012, 1(2): 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教师培训是促进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针对高校外语教师培训和职业发展的关联度及培训理念、内容与课程设置、教师自主发展与职业规划等热点问题,笔者结合夏教授近年来所作的培训即场反思与反馈结果,对夏纪梅教授进行了访谈,希望唤起更多的社会关注以及教师的自主发展意识,提高教师培训的质量,有效地促进高校外语教师的职业发展。
  • 特约专栏:新时期大学英语教师发展关注点的研讨
    董金伟
    2012, 1(2): 1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Richards & Farrell (2005)提出的旨在促进语言教师专业发展的11种学习策略(包括自我监察、同伴辅导、合作教学、教师互助小组、案例研究、教学工作坊、教学日志、行动研究等),研究者设计了一套由14道题组成的半开放式调查问卷,在G大学Y学院的90多位大学英语教师中进行研究。基于48份有效反馈问卷,对11种策略在大学英语教师发展中的作用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论认为,上述11种策略对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均有帮助,但在帮助的程度、侧面以及适应对象等方面不尽相同,教师对它们的喜好也有差异。无论是由教师独立完成还是由教师间合作才能进行的学习策略,都需要教师增强专业发展的自我意识,积极参与合作活动;教师所在组织应努力营造学院的合作文化,为教师专业发展创设良好环境。本研究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启发意义。
  • 特约专栏:新时期大学英语教师发展关注点的研讨
    林慧华
    2012, 1(2): 2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大学英语课堂交流、合作、学习建构的过程中,互动是关键。互动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提问的质量。本文通过叙述分析两个鲜活的教学设计和互动过程,即“转换提问主体”和“体验苏格拉底式提问”,对如何通过有效提问达到乐于学习和积极互动进行了初步探究和个人诠释,用教育叙事的研究方法,让实践释放教学故事里的力量。
  • 理论研究
  • 理论研究
    蔡基刚
    2012, 1(2): 3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世界上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主要是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尤其是为学生专业课程服务的学术英语教学。而我国学术英语刚刚起步。通过对复旦大学等四所大学的需求分析,我们发现,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学生对学术英语的学习需求是非常迫切的。为此我们从学术英语课程的目的、教材、课堂模式和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案例分析,试图提出一个适合我国高校、可从新生就开始学习的学术英语教学模式和方法。
  • 理论研究
    马志刚
    2012, 1(2): 3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生成语法认为,英语长距离疑问句的生成要依赖疑问词的连续循环移位,而构式语法则认为,信息地位兼容的构式相互组合就生成长距离疑问句。现有二语研究文献表明,疑问词所在的句法位置(句式变体)和从句的信息地位,都可能影响英语长距离疑问句的二语习得状况。基于生成二语观和构式二语观,本研究首先对长距离疑问句的六种变体句的二语习得状况作出预测,然后以规范的实证调查方式加以验证。本研究发现,在中介语终端状态中,句式变体和信息地位之间的交互作用是影响长距离疑问句是否合法的主要因素,而现有研究大多只关注其中的一个因素,因此得出的结论都过于片面。
  • 实践研究
  • 实践研究
    徐浩
    2012, 1(2): 4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主要通过有声思维的方法探索阅读任务中词汇附带习得的注意过程,以及时间压力和语境识别对附带习得的影响。结果发现:(1)注意过程包括“理解障碍–生词的语境意义”、“理解障碍消除–生词的用法”、“生词复现–生词的语境意义”和“生词复现–生词的用法”等四类,且阅读理解障碍是促发学习者对生词进行注意的重要原因;(2)注意过程对词汇附带习得有较明显的促进作用,但注意过程的类别差异对附带习得的影响不大;(3)时间压力的主效应以及时间压力和语境识别的交互作用不显著,但语境识别的影响非常显著,即语境线索越接近注意过程中的语言输入,学习者对生词意义的再认就越容易。
  • 实践研究
    黄坚,李梅
    2012, 1(2): 5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旨在探索实用英语写作课程的教学实践。针对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特点和实用英语写作的特性,笔者运用“过程体裁教学法”,分别对实用英语写作课的宏观及微观过程设计进行了尝试,最终确定该教学法对实用英语写作课的教学实践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 翻译研究
  • 翻译研究
    罗选民
    2012, 1(2): 6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提出诗歌难译,非不可译,而最好的方法莫过于“衍译”。本论文从东西方的角度阐述了“衍译”的由来,界定了“衍译”的性质,根据诗歌翻译具有的种种不确定性,提出诗歌翻译的最佳途径是衍译。衍译不是归化,而是最大程度地追求互文性,让译诗保持原文的精神和形式,让译者真正做到“一仆两主”。作者以所教学生的诗歌翻译为例,以说明“衍译”是如何在诗歌翻译教学中得到实践的。
  • 翻译研究
    许渊冲
    2012, 1(2): 6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于2011年第2期发表了许钧等人的一组文章,重提1995年前后的《红与黑》汉译大讨论事件。本文作者,该书的译者之一,提出了对其中几篇文章中某些观点的不敢苟同之处,以丰富的实例证明了再创派的翻译效果超越了等值派,并论证了中国的翻译研究水平并不比西方译论落后,甚至更为先进。
  • 翻译研究
    刘建军,张福勇
    2012, 1(2): 7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国外社区口译研究发展迅速,而我国在此方面的研究却较少且未引起足够重视。本研究搜集了国外近40年来社区口译研究的1426篇文献,建立了数据库,并通过科学计量的方法进行分析研究,试图发现其发展的进程、特点和趋势,为国内未来社区口译的深层次、细化研究提供可能的借鉴和参考。
  • 翻译研究
    夏天
    2012, 1(2): 8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老舍长篇小说《猫城记》的英译是中国现代文学英译研究中被忽略的一个作品。而在国外,《猫城记》和《骆驼祥子》的影响等量齐观:该作品在西方很早就有英译本,之后又被重译,译本甚至被西方作为中国研究的史料。本文将从文本选择偏向、小说主题偏离与文学样式变形三个方面考察1964年《猫城记》英译本的形成过程;探讨《猫城记》在进入英语世界的过程初期经历的扭曲与变形,以及背后的深层原因。
  • 翻译研究
    王峰
    2012, 1(2): 8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十年来,自主学习在翻译教学中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并且呈现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新趋势。本文首先界定了信息环境下自主翻译学习的概念范畴,提出从认知、情感、元认知三方面发展自主翻译学习,最终实现课堂教学、教学评估与自主学习和谐发展的教学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