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关闭
提交更改
取消
确定并提交
×
模态框(Modal)标题
×
下载引用文件后,可以用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打开和编辑,包括: BibTex, EndNote, ProCite, RefWorks, and Reference Manager.
选择文件类型/文献管理软件名称
RIS (ProCite, Reference Manager)
BibTeX
选择包含的内容
仅文章引用信息
引用信息及摘要
导出
导航切换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English
过刊目录
2023年, 181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3-02-25
“学习二十大与外语学科发展”专栏(袁筱一主持)
理论研究
实践研究
翻译研究
全选
|
“学习二十大与外语学科发展”专栏(袁筱一主持)
Select
“学习二十大与外语学科发展”专栏(袁筱一主持)
外语学科:如何守正,怎样创新?
查明建
2023, 181(1): 2.
可视化
收藏
守正创新是外语学科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原则。何为守正、为何守正、如何守正?何为创新、为何创新、怎样创新?明确了这些问题,把握了守正与创新的辩证关系,就会守正而创新,即既坚定学科理念、坚守学科性质、树立学科自信、不断深化学科内涵建设,又立足于学科本体而积极开展学科创新、拓展学科内涵,以充分发挥外语学科的优势和特长,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做出外语学科不可替代的独特贡献。
Select
“学习二十大与外语学科发展”专栏(袁筱一主持)
外语学科区域国别学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面临的挑战、机遇和定位
彭青龙
2023, 181(1): 9.
可视化
收藏
区域国别学是交叉学科门类中新增的一级学科,既面临着时代赤字不断增加和人才培养质量未能满足需求的国际、国内挑战,也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与实践体系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中高质量发展所带来的巨大机遇。外语学科是区域国别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不可替代的力量,其定位应该是依托多语种优势,培养国别通、区域通和领域通的跨学科高端人才,同时以国家战略为指引,以现实问题和学术问题为导向,系统地开展对对象国或者区域的人文社会科学、乃至自然科学的专项或综合研究,服务于中外人文交流和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
理论研究
Select
理论研究
基于词向量的汉日通用汉字词语义计量研究方法探索
施建军 刘 磊 周 瓴
2023, 181(1): 18.
可视化
收藏
中日现代语言通用汉字词各义项在两种语言中的使用情况一直是学界关注的难题。基于高频中日同形词的研究结果表明,利用BERT词向量技术对日语目标词义项统计的平均准确率达到了90%,最高达到97%;对汉语目标词义项统计的平均准确率达到了88.3%,最高也达到97%,利用词向量技术对中日汉字词汇语义开展计量研究具备可行性。同时研究还发现,传统词典义项设立的科学性、例句规范性和句长等因素都会对基于词向量的语义分析产生影响。
Select
理论研究
竞争话语的人际语用学研究
武保勤
2023, 181(1): 37.
可视化
收藏
竞争话语指的是竞争者在特定情境中为实现交际目标所建构的相关话语。在此过程中竞争者为实现该目标会采取多种语用策略,不礼貌策略是其中的一种。本文结合 Culpeper(1996)的不礼貌理论框架和 Spencer-Oatey(2008)的人际关系管理模式,以2016年美国总统竞选的三场辩论为竞争话语语料,通过定性并辅以定量的方法分析了特朗普和希拉里所使用的不礼貌策略,旨在发现双方不礼貌策略使用的差异并探讨其达到的语境效果以及不礼貌策略使用的原因,进而验证不礼貌理论和人际关系管理模式在竞争话语中的解释力,并最终探索竞争话语的人际语用取向。
Select
理论研究
二语学习对一语语音产出的影响:来自音译外来词的证据
刘雪丽 倪传斌 刘 艳
2023, 181(1): 50.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中国英语学习者为研究对象,从音译外来词入手,通过对比不同英语水平学习者汉语词汇的声调差异,探讨二语学习对一语语音产出的影响。结果发现,二语学习影响了一语语音产出,表现为:(1)二语水平越高,声调音长越短;双字词前字音长受到的影响大于后字;(2)二语水平越高,音高变化范围越小;双字词前字音高受到的影响大于后字。本文基于语音学习模型模拟了二语影响一语语音的动态进程,以期为跨语言影响研究提供参考。
实践研究
Select
实践研究
基于微认证的英语师范生教学技能混合式教学探究
高惠蓉
2023, 181(1): 62.
可视化
收藏
面向卓越教师培养,借助信息技术开展英语师范生教学技能混合式教学,有助于克服师范生教育教学知识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促进课程理论性与实践性的深度融合,切实弥补师范生课堂准备不足的短板。基于微能力认证的英语师范生教学技能混合式教学,通过线上线下融合的方式,体现能力本位的师范生教学能力培养的新理念。
Select
实践研究
听众抑或学习者?———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课堂展示活动中的同伴反馈
严文庆
2023, 181(1): 70.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研究如何利用课堂展示活动中的同伴反馈促进非英语专业研究生的有效学习。课堂观察和问卷调查分析发现,以“提问”作为同伴反馈任务,有利于促进学生听众对展示内容的关注;以“描述性反馈”作为同伴反馈任务,有利于促进听众对展示策略与技巧的关注;而以“找错”作为同伴反馈任务,则有利于促进听众对语言现象的关注。经过培训与引导,研究生能够在实践中明确同伴反馈对内容、策略与语言等不同焦点的关注,逐步提高同伴反馈的质量,有效地促进课堂学习。
翻译研究
Select
翻译研究
以喻底为中心的明喻翻译策略研究:以《狼图腾》英译为例
王雪明 李澜新
2023, 181(1): 76.
可视化
收藏
当前理论界对明喻翻译策略的研究关注不足,且已有相关成果缺乏实践指导性。本文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以《狼图腾》明喻句的英译为研究对象,探讨指导翻译实践的明喻翻译策略。研究表明,喻底比喻体更适合作为明喻翻译的关键。根据喻底的有无,明喻可以分为显性和隐性两个类别。显性明喻句中,喻底根据出现的位置构成一个凸显程度连续统,随着喻底凸显程度的减弱,翻译的自由度就增加;而在隐性明喻句中喻底的可及性构成一个连续统,影响着明喻句翻译策略的选择。本文可以对明喻翻译以及其他修辞翻译实践与教学提供相关参考。
Select
翻译研究
中国诗画多模态翻译与传播: 一个综合文本视角
焦鹏帅 李 野
2023, 181(1): 86.
可视化
收藏
从哲学、人类学、认知心理学等角度,深入探究中国诗画这一整体概念背后的深层文化结构、意义链和问题链,指出中国诗画是一个“综合文本”结构体,其背后反映的是诗人和画者个体的家、国、天下三位 一体的文化意义链结构和集体无意识。在对中国诗画作为综合文本概念、方法和意义链分析后,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并指出中国诗画多模态翻译与传播本质上是跨文化交际,即在两种文化间建构起一种相互可接受的互惠互鉴关系。数字人文语境下,中国诗画的多模态翻译与传播的目的是让中国诗画成为一种跨时空、非实体、非线性、多模态、跨国界、双向交互、参与体验式跨文化交际活动,其本质是运用多种现代技术、方法和路径,跨越学科边界,超越语言界限,桥接文化隔阂,让西方受众以更直观、更立体的方式去理解、欣赏并接受我们东方人的文化思维、历史生活、艺术审美和生存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