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关闭
提交更改
取消
确定并提交
×
模态框(Modal)标题
×
下载引用文件后,可以用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打开和编辑,包括: BibTex, EndNote, ProCite, RefWorks, and Reference Manager.
选择文件类型/文献管理软件名称
RIS (ProCite, Reference Manager)
BibTeX
选择包含的内容
仅文章引用信息
引用信息及摘要
导出
导航切换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English
过刊目录
2015年, 4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5-11-25
“中国文化走出去”特别专栏
理论研究
实践研究
翻译研究
全选
|
“中国文化走出去”特别专栏
Select
“中国文化走出去”特别专栏
中国文学对外译介与翻译历史观
刘云虹
2015, 1(4): 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中国文化“走出去” 的时代背景下, 中国文学对外译介受到各界的普遍关注, 同时, 也引发了种种焦虑、争议甚至质疑。由于期待与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围绕翻译什么、 如何翻译以及如何才算“走出去” 等问题与困惑, 翻译界和文化界对中国文学的对外译介与传播或多或少表现出某种急功近利、 急于求成的功利主义倾向, 因而也存在某些绝对或片面的观念。对此,本文提出应立足于翻译的历史价值观,从翻译的本质属性和根本目标出发, 充分关注文学译介的阶段性和文化交流的不平衡性,进而以历史的、 发展的、 开放的目光, 切实从平等文化交流的意义上考察翻译活动,推进中国文学对外译介。
Select
“中国文化走出去”特别专栏
如何讲述中国故事: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学的外译问题
张春柏
2015, 1(4): 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讨论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学的外译问题。本文首先探讨了建国后几十年中国文学的外译本在西方遭受冷遇的原因,认为这主要不能归因于我们的官方赞助人、 意识形态和翻译策略, 而是因为当时译入语文化尚无对了解中国文化和文学的迫切需要。笔者指出,在全球化背景下, 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 中西文化交流日益深入, 西方社会了解中国文化和中国文学的愿望也日益强烈。在这一背景下, 越来越多的中国文学作品正在被译成外语, 西方译者采取的翻译策略也开始趋向异化,这正是因应了西方读者对原汁原味的中国文化和文学日益增长的需求和期待。笔者认为,中国文学要真正走出去,也应该着眼于如何满足这种需求和期待。
Select
“中国文化走出去”特别专栏
习近平国际演讲亲民话语特征及其英译特色研究
窦卫霖, 温建平
2015, 1(4): 1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国家领导人的国际演讲是具有重要政治意义的官方话语。本文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一书中 23 篇国际演讲的中、 英文本为研究对象,分析习近平的话语特征及其英语翻译特色, 并结合国际媒体的相关报道分析这些话语及其翻译的传播效果。研究发现,习近平话语的最大特征之一是其亲民性, 集中表现为“善讲故事”、“博引经典”、“巧借隐喻” 和“广用俗语” 等方面。这些亲民话语特色在英译本中主要通过直译、 化译、 回译等翻译方法得到了较好的再现,赢得了国际受众的好评,也为中国政治文献的对外传译工作提供了有益启示。
理论研究
Select
理论研究
外语词汇磨蚀的回归性分析
倪传斌
2015, 1(4): 2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语言磨蚀 30 多年的研究历程中,雅柯布逊回归假设的验证一直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然而, 通过实证研究验证且符合雅柯布逊回归假设预期的目标成分,均局限于词法和句法, 并不包含词汇。为此, 本文针对 116 名中国大学毕业生,采用接受性词汇测量方法, 分析了外语词汇学习和磨蚀的动态过程, 从理论上阐释了动态过程的特点。所得基本结论如下: ( 1) 外语词汇与词法和句法等一样,在磨蚀过程中均表现出明显的回归性,符合雅柯布逊回归假设的预期; ( 2) 外语词汇磨蚀的回归性表现为“先学习的外语词汇, 后磨蚀” ; ( 3) 以“BIA-d 模型” 为核心的“外语词汇学习与磨蚀的理论模型” ,既可用于外语词汇学习过程的分析,也可用于磨蚀回归性的阐释。
Select
理论研究
中国英语学习者的口语搭配行为: 基于语料库的研究
郑李卉, 肖忠华
2015, 1(4): 2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基于“中国学生英语口语语料库” , 采用错误分析为主要方法, 研究中国英语学习者的口语搭配行为,考察 6 种不同类型搭配错误的分布。同时以动-名词搭配为例,对搭配错误进行描写和诊断分析, 结果表明: 包括动词所带介词在内、 与动词有关的搭配知识是动名词搭配学习和使用的难点, 而母语迁移、 同 /近义词误用、 过度概括以及目标词选择错误是造成动名词搭配错误的主要原因。鉴于此, 大学英语教学需重视对学习者搭配错误的观察和诊断,将语料库方法运用到词汇教学中。
Select
理论研究
法律领域的语言规划研究: 问题与方法
董晓波
2015, 1(4): 3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与完善,我国法律领域的语言问题和语言规划正成为社会语言学研究新热点。虽然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日益扩展,但此领域的语言规划问题尚待系统研究。本文在评述国内外法律领域语言规划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中国法律领域语言问题和语言规划研究的方法,首次提出基于不同主体层次、 多问题领域的语言规划分析框架,希冀以此推动国内相关研究的深入开展。
Select
理论研究
对 McCarthy 形态不充分赋值假设的再审视 ———基于中国西班牙语学习者口语语料的新发现与讨论
宋尽冬
2015, 1(4): 4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二语形态的默认问题,McCarthy 提出了形态不充分赋值假设。本文介绍该假设内容,思考其贡献与不足,并通过一项对中国西班牙语学习者口语语料中性数使用的研究, 对假设进行检验。研究结果支持假设对默认形式是不充分赋值形式、 学习者主要产出不充分赋值错误的论断,但不支持它对学习者避免特征冲突错误的预测。
实践研究
Select
实践研究
外语教师同伴指导评价体系的初步构建
黄丹凤
2015, 1(4): 4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作为一项教师专业发展举措,外语教师同伴指导在西方教师教育和培训实践中得到了较多的关注和较为广泛的运用,为我国的外语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然而,在理论研究和具体实践中,尚缺乏对于外语教师同伴指导评价环节的系统思考。基于同伴指导所倡导的民主沟通、 协商反思、 合作共赢的价值诉求,本文尝试以第四代评估为理论基础,在厘清评价基本原则、 内容与形式的基础上初步构建起外语教师同伴指导评价体系,服务于教师专业发展实践。
Select
实践研究
以学术英语为新定位的大学英语教学转型 ———问题和对策研究
王学华, 陈美华, 李霄翔
2015, 1(4): 5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学术英语是近年来大学英语转型时期的一个新的课程设计理念。东南大学自 2008 年起为大二的非英语专业学生开设了一般学术英语课程,即“项目研究课程”。在肯定了这几年教学成果的基础上, 本文分析了目前该课程在教学中尚存在的诸如课时、 小组学习、 学生学术能力和英语表达能力以及教师教学水平和学术能力等方面的问题, 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本文旨在提高教学质量,为学术英语在大学基础教育阶段的推广和发展提供经验参考。
Select
实践研究
从教育哲学角度看改革时期大学英语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设置
裴霜霜
2015, 1(4): 5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教育哲学是课程决定的起点,不同的哲学取向影响课程的目标、 内容、 方法和材料的选择。对课程背后的意识形态和哲学构想的讨论直接影响课程的目标定位、 课程设置和发展方向。本文以 Stern( 1983) 的课程理论为依据,从教育哲学尤其是认知发展课程观角度,讨论改革时期大学英语课程开设的理据、 定位和大学英语的教学内容等问题。本文认为,改革时期大学英语课程仍应从人本主义哲学思想出发, 以培养“全人” 为目标 ,“人文性” 与“工具性” 相互交融。进行课程设计时,应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和层次差异,做到基础英语、 外语通识教育与专门用途英语和双语课程相结合,按层次、 按阶段培养。
Select
实践研究
美国高校外语语种多样化发展的哲理基础与路径探析 ———兼论我国高校语种多样化的实现路径
龚献静, 程媛媛
2015, 1(4): 6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美国高校在二战后实现了多语种的外语教育,论文分析了美国高校外语语种多样化发展的哲理基础与路径,建议我国通过建立长期稳定的国家级资助体系, 支持区域与国别研究基地, 开设世界各国或地区语言的教学, 建立灵活多样的高校外语学习机制,发展不同语种的专业协会等路径,实现我国外语语种的多样化。
Select
实践研究
从教师听觉评价和语音分析软件看跟读法训练对改善日语韵律错误的效果
尹松
2015, 1(4): 7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国内大学日语专业很少开设语音课程, 在零起点入门阶段往往用 2— 4 周时间完成以单音为主的发音学习,因课时所限无法进行高低强弱、 节拍、 停顿、 语调等韵律方面的训练。而韵律被认为是影响日语语音语调是否自然流畅的一个重要因素。本研究利用课外时间进行了为期 3 个月的跟读法训练, 以期解决学生的韵律问题。通过教师听觉评价和语音分析软件这两种主客观相结合的方法, 证明在音拍、 声调、 句末文末语调、 句子整体语调等方面训练后错误率减少,实验表明跟读法对改善学生的韵律问题有一定的作用。本研究成果可为现有的音声教育提供借鉴, 亦为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自行改善韵律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
Select
实践研究
日语听力教学中导入监控策略训练的实践研究
王璐
2015, 1(4): 7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将监控策略训练导入到听力教学中,旨在使学习者能够把握所听内容的整体,而不再拘泥于个别的生词。课堂实践的结果表明,通过监控策略训练, 学习者以词语意思为对象的问题减少, 以内容为对象的问题增加, 参照文章的范围有所扩大。
翻译研究
Select
翻译研究
翻译能力研究: 回顾与展望
傅敬民
2015, 1(4): 8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翻译能力是决定翻译质量优劣的主要因素之一。人们对于翻译能力的认识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面临当今翻译新常态,对于翻译能力的认识,与传统翻译能力观相比,在诸多方面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翻译新常态下的翻译能力呈现出诸多特征。认识这些新的特征并调整相应的翻译教学策略,无疑对于翻译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
Select
翻译研究
以提高译者能力为中心的翻译硕士笔译教学综合模式新探
陶友兰, 刘敬国
2015, 1(4): 8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旨在培养“高层次、 应用型、 专业性口笔译人才” , 因此, 翻译( 笔译) 教学应该是以提高学生的译者能力为中心,打造复合型翻译专才。本文以译者能力构成要素为框架, 根据教学实践, 总结出一种行之有效的综合模式: 即开展以任务为中心的翻译阅读和讨论,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开办以训练翻译技巧为中心的翻译工作坊,强化学生的翻译能力; 开发以项目为中心的翻译实践,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