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
杨枫, 孙凌
2013, 1(03): 1-6.
ESP是以应用语言学为理论基础,结合语域、修辞、语篇、目标情景以及学习技能分析等原则形成的一门英语教学理论,其核心在于其鲜明的英语工具性、服务性和专业性,是满足社会和个人需求的市场驱动型英语学习。ESP滥觞于英语国家,更适合于官方语言或教学语言是英语的国家;其本质与我国大学英语的通识教育定位相背离;只是契合某些关键学科和专业的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人才培养目标。ESP教学又是一个社会语言学范畴,涉及很多政策性、技术性及文化性的问题,所以应该在保证通识英语教学的核心地位的前提下,根据各高校办学层次、人才培养类型,由各院系的专业要求、就业需求和ESP的教学资源审慎决定是否开设ESP课程;同时要加强ESP理论探讨与教师发展规划;加强ESP教材的编写、使用和评估建议,使ESP在我国关键学科和重要专业上发挥作用,以满足国家对高等教育国际化人才的需求,同时也为ESP理论贡献中国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