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特稿
  • 特稿
    黄丹凤, 陈滔宏
    2016, 153(3): 1.
    学术能力评议是教师职称评审的重要环节,主要指对以学术论文、课题等形式为代表的科研成果进行质和量的评价。基于对上海市部分高校中级及以下职称外语教师学术论文的文献计量分析,对外语学科教师科研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围绕科研评价导向、评价标准、评价方法及科研成果表现形式等维度,对高校外语教师职称评审中的学术能力评议环节提出改进建议,使其在引导教师提升科研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
  • 理论研究
  • 理论研究
    钟茜韵
    2016, 153(3): 10.
    针对已有文献对语用化现象缺少定性和定量两方面实证探究的现状,本文依托ELC、BNC和COHA语料库,在语用化理论的视阈下,从定性和定量两个维度,以英语态度标记frankly为例,探讨该词在语义、句法、语用及频率方面的演变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划分frankly的语用化阶段,重构frankly的语用化路径。本文借助个案示例,为当前语用学基于共时的语用化研究提供可操作的研究范式,拓宽共时语料库语言学的研究视野,同时为话语标记语的研究增添新内容。
  • 理论研究
    颜奕, 杨鲁新
    2016, 153(3): 18.
    教学专长研究对外语教师教育具有理论与实践意义,有助于厘清外语教师教学专长的特征与构成,明确其发展机制,并总结促进该专长发展的实践策略,为外语教师个体成为专家开辟可行路径。基于多个专业领域专长研究的成果,本文从多维视角梳理了教学专长概念内涵的衍变及相关研究方法,并讨论了教学专长研究对我国外语教师教育研究与实践的启示。
  • 理论研究
    金镜玉, 邱根成
    2016, 153(3): 26.
    动词具有名词功能,是汉语中的普遍现象,但是不能因此视为名词,而是动词的自身功能。合理的词性认定标准,应是语义句法共同参与。日语动词具有形态变化,句法成为词性认定标准,动词语义的名词非常普遍。现代汉语缺乏形态变化,动词除了用作谓语外,也可用作主语或宾语,还可以与名词构成名词短语。虽然动词句法功能超过名词,但这并非向名词转化或其从属。
  • 实践研究
  • 实践研究
    周小勇, 朱晓映
    2016, 153(3): 32.
    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大学英语课程与教学改革所经历的历次争论的分析与研究,指出大学英语的最终出路不在于向左还是向右的方向问题,而是能否从根本上解决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问题。同时分析了传统教学中影响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些因素,指出基于标准的教学才是从根本上解决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范式。
  • 实践研究
    俞希
    2016, 153(3): 37.
    英语通用语(ELF)是一种超越国界和文化的语言,用于不同母语背景者之间的相互交流。本文以全国英语专业名列前茅的五所高校为例,从英语专业和大学英语的教学大纲、课程体系和现有教材这三个角度出发,探讨ELF背景下中国英语教学的现状。调查发现,尽管学者们逐渐意识到在全球语境中使用ELF表达多元身份的必要性,英美文化及其价值观仍然在教学中占主导地位,这体现为对本族语英语和文学的重视,以及本土化英语和跨文化交际内容的相对缺乏。因此本文指出,在ELF视域下采用多层级和跨文化的英语学习策略对于实现容纳和顺应国际与本土视野的目标至关重要。
  • 实践研究
    李英, 关丹丹
    2016, 153(3): 43.
    本研究以PETS-1级拟聘口试教师为研究对象,对口试教师评分的培训效果进行了研究。采用多面Rasch分析对比口试教师接受培训前后的评分效果。结果发现:培训后,提升了口试教师与专家评分完全一致的比率,评分偏于严格的口试教师在评分标准上做了恰当的调整,所有口试教师评分拟合值都在可接受范围内,总体上,口试教师评分的培训比较有效,培训后提升了评分的准确性。多面Rasch分析有助于发现评分过于宽松、过于严格、评分拟合差的口试教师以及评分异常情况,为开展有针对性地培训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 实践研究
    刘森
    2016, 153(3): 49.
    本文通过介绍语音语调大赛的实施过程与方法,采用应用研究法分析和讨论了语音语调大赛对创新语音教学,促进学生英语语音学习方面的作用。提出语音教学与评价亟待改进的方面:1)强调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2)体现语音评价的人文关怀3)重视对语音教、学的反拨作用4)培养和考查学生在真实、有意义的交际中运用语音知识和能力。 研究为新形势下我国的语音教学及评价体系的改革开拓了新思路,提供了新视角。
  • 翻译研究
  • 翻译研究
    方梦之
    2016, 153(3): 55.
    受图瑞对Target载文分析的启发,作者统计分析了5种不同办刊宗旨和不同学术取向的国际翻译学术期刊,阐述了国际翻译研究界中主要国家的研究特点和研究方向。并以5刊的发文量为基础,整理出当今全球翻译研究队伍的大致格局:中国、英国、西班牙、美国领先,加拿大、比利时、奥地利随后,昔日排位在前的德国、以色列、芬兰落后,其他国家名落孙山。
  • 翻译研究
    王亚民
    2016, 153(3): 64.
    俄罗斯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不仅令世界瞩目,而且他们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翻译与研究成果同样卓著。尽管俄罗斯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翻译与研究几经波折,与中国现当代文学保持着时密切时疏离,时附和时批驳的冷热不均的关系,但却从未中断过,其翻译和研究对象既涉及国内耳熟能详的文学大家,也涉及国内鲜有提及的作家与作品,其中诸多研究观点和见解新颖独特。反观俄罗斯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翻译的选择与研究,想必会给我国的文学创作者、文学翻译者、文学研究者以及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带来一些新的思考和借鉴。
  • 翻译研究
    郜菊, 杨柳
    2016, 153(3): 72.
    本文以《山海经》英译为例,结合文本和副文本从译者态度、文本选择和翻译技巧三个方面分析比勒尔的翻译思想。研究发现,比勒尔采取注释式的厚重翻译技巧,体现了再现原文的翻译思想,即译者通过对神祗名称等专有名词的逐一翻译、对英语词汇而不是拉丁语词汇的选用和同词同译的翻译技巧以及丰富的序跋、插图等副文本向译入语读者再现了一幅幅中国古代先民奇异经历的画卷。
  • 翻译研究
    许敏
    2016, 153(3): 78.
    深度翻译能帮我们解答译本正文无法回答的问题。卫礼贤/贝恩斯的《周易》英译本自出版之日就备受好评,时至今日,Amazon读者评论依旧赞誉声一片。研究认为,这与译者的深度翻译紧密相关。本文对译本深度翻译进行了考察、分析,研究发现:1)文本外深度翻译,译者的读者定位对译本接受具有导向性;体例的说明以及附录、索引方便读者使用;将“可理解性”设为翻译目标,极大程度消除了读者困惑;荣格撰写的前言令读者对译本产生极大的兴趣;2)文本内深度翻译,译者强调易学之用,花大量笔墨阐发了易学的哲学与智慧。Amazon网站的读者评论可证明阐发性评论对西方读者产生了现实、现世意义。质言之,文本内、外深度翻译相互补充与照应,共同使译本成为中国典籍英译本中备受欢迎的一个。
  • 翻译研究
    张晓雪
    2016, 153(3): 86.
    文本从亚里士多德古典修辞学和传播学现代说服理论出发,将修辞学、传播学与翻译学相结合,揭示了翻译研究的一个全新视角,即:将翻译看作是译者通过译本说服读者的过程。有说服力的译本,才能被读者接受,受到普遍的欢迎和认可,并获得广泛的流传。同时,文章提出了影响翻译说服力的四个因素,即:译者因素、受众因素、译本因素和译境因素。在此基础上,分析不同类型文本中决定翻译说服力的要素,以及提高翻译说服力的策略和手段,将是下一步研究的重点。
  • 理论评介
  • 理论评介
    吕生禄, 韩宝成
    2016, 153(3): 93.
    《语言评价与测试探索:行动中的语言》是劳特利奇应用语言学丛书之一,由Anthony Green于2014年所著。该书从语言测评的地位、目的、原则、多元测评方式以及发展现状等方面,全面阐述语言测评的基本原理,讨论将这些原理用于测评实践的方法,并提出语言测评质量控制的PRICE原则、测评循环系统、反拨效应因果模式和语言测评六阶段发展体系,为教师和测评工作者开展测评活动提供操作指南。本文介绍其主要内容,并做简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