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关闭
提交更改
取消
确定并提交
×
模态框(Modal)标题
×
下载引用文件后,可以用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打开和编辑,包括: BibTex, EndNote, ProCite, RefWorks, and Reference Manager.
选择文件类型/文献管理软件名称
RIS (ProCite, Reference Manager)
BibTeX
选择包含的内容
仅文章引用信息
引用信息及摘要
导出
导航切换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English
过刊目录
2012年, 3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2-08-25
特稿
特约专栏:“中国文化的对外传译”专题
理论研究
实践研究
文学研究
翻译研究
全选
|
特稿
Select
特稿
从日本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看我国外语教学目标调整
蔡基刚
2012, 1(3): 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日本四所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学分和课程设置与我国重点大学相似,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其中必修课程也是7-12个学分。但是他们教学内容是学术英语和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专业学习的能力,而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内容是基础英语,教学目标是培养语言综合技能。阻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转型的因素是我国大学英语教学被看作是一门基础英语和素质教育课程。本文从国家对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人才的战略要求出发,分析了这些因素,提出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目标亟待调整的观点。
特约专栏:“中国文化的对外传译”专题
Select
特约专栏:“中国文化的对外传译”专题
中国典籍英译:成绩、问题与对策
王 宏
2012, 1(3): 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典籍英译是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推向世界的主要途径。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典籍英译在翻译实践和学科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正面临更大的发展机遇。本文回顾了典籍英译所取得的成绩,分析了现存的问题,并提出了可资借鉴的具体对策。
Select
特约专栏:“中国文化的对外传译”专题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英译的出版传播及研究方法刍议
王建开
2012, 1(3): 1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尝试以中国现当代作品英译的出版为对象,对其中若干重要事件给以概述和简评。具体从英译作品的出版发行与传播、销售与影响、不同读者群体的反应与接受、中外合作出版新模式等四个方面进行观察,力图显示大致的轨迹及得失。英译作品的研究是对我国翻译史研究的有益补充,应大力加强,同时也要继续深入研究外来文学的译入。本文也试图以英译作品出版传播的得失,为英译作品的研究提示应关注的方面。这一研究正成为国内的学术新热点,有着很好的学术前景,但要做的工作还很多,尤其是要拓宽视野和途径、采用多元方法探究英译作品的接受境况。
Select
特约专栏:“中国文化的对外传译”专题
《汉英对照大中华文库》英译文语言研究
傅惠生
2012, 1(3): 2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汉英对照大中华文库》英语译文语言表达至少有两重历史任务:很好表达中国文化的思想内涵、情感、风俗等等,推介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建构中国英语的语言表达和确立中国英语独立地位的基础。巩固这个基础还需要做更多细致的调查和研究工作,这一工作对于今天我国对外交流和中国文化传播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从对当今中国英语使用现状案例的观察和分析,以英国英语、美国英语、其他多种英语和中国英语发生成长的历史过程为参照,可以相信以《文库》为基础的中国英语建构是可行的,有利于集中确立中国英语的基础词汇和表达方式、展示基本传统语言文化特性等等以确立整体中国英语特征和形象的基础。同时这也为汉译英理论和实践发展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Select
特约专栏:“中国文化的对外传译”专题
“译可译,非常译” ——跨文化传播视阈下林语堂编译活动的当代价值研究
冯智强
2012, 1(3): 3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林语堂跨语际传播中国文化的活动是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事件,其系列英文著译作品的成功传播为当代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提供了可资借鉴的重要参考。作为独特书写形式的编译活动是林语堂对编、译、创的会通与整合,其间体现出的“和谐”的文化观与翻译观,系统、通俗的翻译模式,中国智慧跨文化传播的“中国腔调”,以及对副文本的合理利用,特别是从国内到国际的合作形式等方面的成功经验为当代中国文化对外译介提供了诸多启示并留下了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本文从其编译活动出发,深入探讨了林语堂以上诸多方面跨语际传播中国文化的当代价值。
理论研究
Select
理论研究
心理语言学新进展 ——兼论对外语教育的启示
官群
2012, 1(3): 3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心理语言学是一门对于语言产生和理解的心理和神经生理因素方面进行研究的学科。本文综述了心理语言学的最近二十年的新进展,并展望了未来该研究领域跨学科的发展趋势。建立在充分的字、词、句、语篇、发音等心理语言学实验基础之上,文章针对每个语言要素给出相应的建议和语言能力培养的层次性发展模式。文章概括出了对外语教学的启示:跨越语音渠道,使用字形渠道;体现语义特征,发挥语境作用;强调情景作用,成功进行语篇到意义的表达。
Select
理论研究
心理语言学新进展 ——兼论对外语教育的启示
官群
2012, 1(3): 3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心理语言学是一门对于语言产生和理解的心理和神经生理因素方面进行研究的学科。本文综述了心理语言学的最近二十年的新进展,并展望了未来该研究领域跨学科的发展趋势。建立在充分的字、词、句、语篇、发音等心理语言学实验基础之上,文章针对每个语言要素给出相应的建议和语言能力培养的层次性发展模式。文章概括出了对外语教学的启示:跨越语音渠道,使用字形渠道;体现语义特征,发挥语境作用;强调情景作用,成功进行语篇到意义的表达。
Select
理论研究
论争中的临界期假说再思考
杨连瑞 崔鹏
2012, 1(3): 4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通过分析国外对第二语言习得年龄问题实验和研究的主要发现和最新进展,介绍了语言习得临界期假说理论的最近研究状况,比较了第二语言习得临界期假说支持派和反对派的论争观点,并提出未来研究应在临界期假说的一些概念以及确定语言习得的最终水平等问题上达成共识并开展跨学科的研究。
Select
理论研究
语用能力分析框架述评
李民, 肖雁
2012, 1(3): 5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语际语用学研究的兴起,语用能力逐渐成为语用学、二语习得、语言测试等领域的主要议题之一。本文在简要回顾Thomas( 1983) 、Bachman( 1990: 84 - 98) 、Jung( 2002) 、陈新仁( 2008; 2009: 204 - 205) 等提出的语用能力分析框架的基础上 重点评述陈新仁语用能力分析框架的优势及尚需解决的问题,以期为 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Select
理论研究
母语概念迁移能力 隐喻能力与语言水平的发展关系研究
石进芳
2012, 1(3): 5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通过考察高 低两水平组英语学习者的隐喻能力, 探究了母语概念迁移能力 隐喻能力和英语水平三者之间的发展关系 结果显示, 两组受试者的隐喻能力都比较低, 但高水平组显著高于低水平组; 高水平阶段, 母语概念迁移能力对外语隐喻能力的促进作用减弱, 同时隐喻能力对语言水平的影响力下降外语环境下教 学 考三方对语言形式和技能的关注远远高于对语言概念体系的关注, 这是学习者隐喻能力发展滞后于语言水平发展的重要原因。
实践研究
Select
实践研究
英语语音成功者与不成功者使用策略的差异研究
裴正薇
2012, 1(3): 6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运用混合研究法,考察英语语音成功者与不成功者在四类16项语音学习策略使用上的差异,并剖析差异存在的原因。结果表明,和不成功者相比,成功者使用语音策略的频率更高,种类更多,两组受试在自我评价型和模型听取型这两类策略以及6项具体策略的使用上存在显著差异。语音学习动机、语音观念和语音训练程度的不同是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
Select
实践研究
大学英语分层教学课堂提问层次的区别
杨雨寒
2012, 1(3): 7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首先介绍南通大学大学英语分层教学的情况; 随后对课堂提问层次划分理论进行回顾和比较, 着重介绍梅德明的七层划分理论和当前大学英语精读教学课堂提问普遍采用的三层教学理念, 并将两种理论进行比较及整合;然后对英语分层教学体系条件下不同等级班级教学提问层次进行比较分析 研究锁定于分层教学必然要面对的教学环节, 旨在解决教学提问层次的复杂性和实用性之间的矛盾, 并对分层教学课堂提问的实际操作提出建议
文学研究
Select
文学研究
《W.H.先生画像》中的文化空间错位
王改娣
2012, 1(3): 7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W.H.先生画像》中,王尔德从同性爱的角度对莎士比亚十四行诗进行了解读,把其中的爱情归属为古希腊哲学家热烈赞美的“爱恋男童”爱情模式,隐秘地为自己的同性爱进行了辩解。事实上,王尔德这种做法是把古希腊时期、文艺复兴时期和维多利亚时期三个迥然不同的时代并置,用十九世纪末的性观念、评价体系来定位柏拉图和莎士比亚的同性爱,是一种文化空间的错位。
Select
文学研究
《野草在歌唱》—— 女性与自然生态的荒原化
马龙云
2012, 1(3): 8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英国当代女作家多丽丝•莱辛发表于1950年的处女作《野草在歌唱》包含了女性社会生态荒原化与自然生态荒原化的双重叙事,女性与非洲殖民地大草原双双屈从于男权主义的文化制度与经济方式。更可悲的是,女性深度参与着男权主义社会对自然的掠夺。
翻译研究
Select
翻译研究
翻译教学中修辞意识的培养
陈小慰
2012, 1(3): 8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当今翻译教学的目标是培养面向现实需求的翻译人才,有效影响现实译语受众是翻译行为的主要目的。本文尝试在当代修辞理论框架内思考新形势下的翻译教学,呼唤对修辞意识的关注与重视。论文从修辞的工作定义入手,围绕以翻译受众为中心、充分认识译文话语的修辞力量、注重内容和形式的认同感以及适当“施压”、扩大受众视域等方面,说明翻译教学中培养学生修辞意识的必要性和具体实践,强调以现实受众为中心的翻译教学理念。
Select
翻译研究
魏易的翻译
林元彪
2012, 1(3): 9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虽然学界一致认为魏易是林纾最重要的合作者,但“魏易的翻译”却一直没有得到重视。魏易是晚清最早触及“国民性”批评的译者,他还主张通过广泛翻译西洋小说,帮助中国文学赢得世界地位。魏易的译作极具创造意识,富有“本土”与“西方”竞争的张力。其翻译思想透露着清晰的“翻译—会通—超胜”的文化战略。“魏易的翻译”不仅是准确认识“林译小说”的基础,就其自身的价值而言,翻译史当中也应当有其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