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特稿一
  • 特稿一
    束定芳
    2015, 1(3): 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的外语学术研究虽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步,但还存在许多问题。最突出的问题是,对本学科的发展缺乏有效的规划,对外语语种布局、 人才培养、 教学理论和方法, 对外语学科在中国走出去的进程中究竟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没有充分的研究。鉴于外语学科的特殊性质和学科地位,本文作者认为, 外语学术研究应该为国家外语战略、 外语教育和人才培养、 中国文化和学术走出去等提供决策咨询报告,同时开展与此有关的基础理论研究。
  • 特稿二
  • 特稿二
    文秋芳, 孙旻
    2015, 1(3): 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讨论了目前思辨力培养中急需解决的两大问题: 1) 如何处理思辨力与外语语言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 2) 怎样才能使思辨力培养与外语语言教学有机地融为一体? 在此基础上,我们运用真实案例,分析高校外语教学思辨力培养现状,同时指出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建议。
  • “中国文化走出去”特别专栏
  • “中国文化走出去”特别专栏
    许多, 许钧
    2015, 1(3): 1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战略实施过程中, 中华文化典籍的对外译介与传播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大中华文库》 作为实施“中国文化外译” 国家宏观文化战略的重大译介工程, 受到译学界的高度关注。论文针对译学界对该工程的某些质疑,就《大中华文库》 对外译介工程的重要意义与多重价值进行了探讨,进而结合《大中华文库》 的译介与推广,就中华典籍的对外译介与传播提出了若干建议。
  • “中国文化走出去”特别专栏
    须军, 许慈惠
    2015, 1(3): 1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化的交流和传播有多种形式,通过本国出版社出版发行图书对他国进行介绍便是其中一种重要的形式。日本作为读书和出版大国,每年出版大量图书,其中有一部分就是有关中国的。本文通过抽样的形式调查 2010 至 2012 年间四家东方书店的主要供货商出版的中国相关书籍的情况,并以统计学的方法推断出东方书店全部供货商出版的中国相关书籍的总体情况。以此数据为依据,捕捉中国书籍文化走进日本的掠影, 由此考察日本出版业和日本民众对中国的关注点及关注度,并解析中国受关注的原因。
  • “中国文化走出去”特别专栏
    陈茂庆
    2015, 1(3): 2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海外传播中国文化的过程中,英语中国剧与原汁原味的戏曲作品一样,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自上世纪初以来,夏威夷的几代华人和非华裔艺术家们搬演了许多中国剧。历史上影响最大、 制作次数最多、 持续时间最长的剧作《黄马褂》 ,堪称中国剧的经典。这部剧作使许多非华裔人士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 为彰显华人身份、 传承中国文化传统、 丰富夏威夷的多元文化做出了积极贡献。
  • 教师研究
  • 教师研究
    庄智象, 戚亚军
    2015, 1(3): 3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作为大学的两大支柱,教学是根本,科研是关键; 但当前大学普遍存在着教学与科研错位的学术生态失衡现象。为了探索破解教学与科研的“悖谬” ,本文立足于大学培养人才的本体功能, 摒弃以往“孰轻孰重” 的跷跷板思维惯式,重构教学与科研的价值关系,倡导教学的学术研究, 即以教学为本, 实现科研兴教。确立高校“科研的教育性原则” ,不仅对外语教师专业自主发展、 提升教学生产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而且是大学得以充分履行其基本职能的关键所在。
  • 教师研究
    赵晓光, 马云鹏
    2015, 1(3): 3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对普通教育领域学科教学知识要素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指出对学科教学知识分析时,要区分学科教学知识的要素和影响因素。文章区分并细化了外语教师学科教学知识要素和影响因素的具体内容。不论是作为要素的教师知识,还是作为影响因素的知识,都是作为教师知识的整体而起作用,只有整合各类教师知识,才有助于理解教学的复杂性。
  • 教师研究
    窦岩
    2015, 1(3): 4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对我国大学外语教师的教师信念进行了分类,并探讨了教师信念与教学行为的关系。本文所得结果显示: 我国的大学外语教师,其教师信念可以明确地归纳为五类, 按其信念强度, 可依次排列为: 教师角色观、 外语教学与评估观、 课程设置观、 外语学习观和语言观;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 属于外语教学与评估观的大多数外语教师信念,难以实施。其中,最难以实施的信念是教师不应该使用同一标准来评价所有学生。
  • 实践研究
  • 实践研究
    李正栓, 李迎新
    2015, 1(3): 4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介绍了批判性思维在中国的引入与发展, 并对中国大学生批判性思维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最后论述了如何通过“开放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 逻辑教学、 信息素养教育、 测评方式以及跨学科教学” 等教育实施策略,研究中国语境下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以期为中国批判性思维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提供启示和参考。
  • 实践研究
    林正军, 贾磊
    2015, 1(3): 5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现行英语语法教学的理论基础和教学方法都远远滞后于语言学和语言教学理论的发展。本研究旨在探讨英语语法教学改革的路径,倡导基于认知语法开展自上而下的语法教学改革, 其具体内容包括: 构建认知教学语法,改变英语教师的语法观和语法教学观, 编写符合不同层次学生需求的教材或教科书, 按认知教学语法的内容和理念开展语法教学。
  • 实践研究
    赵龙武, 邹申
    2015, 1(3): 6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是关于任务投入方式与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词汇学习方式的对比研究。采用调查问卷及师生访谈, 并运用信息处理模式等对数据分析及访谈结果进行深入探讨,得出如下结论: 任务投入方式不同,学生所经常采用的词汇学习方式可能有所差别; 相对而言,虽然语言水平不同,但是学生所经常采用的词汇学习方式没有显著差别。
  • 翻译研究
  • 翻译研究
    莫爱屏, 吴迪, 刘吉林
    2015, 1(3): 6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在社会建构的理论框架下,探讨职业化译者能力的培养。通过对比翻译能力与译者能力的异同, 本文试图构建符合新时期译者能力培养要求的优选模式。文章认为, 职业化译者既要具备翻译实践能力, 又要具备职场应对能力; 高层次职业化译者能力的培养需以市场为导向, 以学生自我建构知识结构为主要方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系统地参与真实或模拟环境下的翻译项目,可提升其翻译能力和职场能力,最终成为能适应市场、 符合国家文化“走出去” 战略实施要求的合格译者。
  • 翻译研究
    李鑫, 胡开宝
    2015, 1(3): 7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基于汉英会议口译语料库 3. 0 版,以情态动词“应该” 的英译为例,考察了记者招待会汉英交替传译的释意性。研究表明,记者招待会口译对“应该” 一词的处理体现为“释意翻译” 和“语言翻译” 交替使用, 但其释意性程度显著高于同类主题的政府报告笔译; 就“意义” 的传递而言,记者招待会汉英口译对“应该” 的释意翻译主要体现在语用功能的再现和语境意义的对等。本文认为,口笔译在释意性程度上的不同主要源于两者在时间压力、 交际环境和源语冗余度三个方面的差异。
  • 翻译研究
    黄肖彦, 穆雷
    2015, 1(3): 8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史蒂夫·乔布斯传》 所引发的网络翻译批评为例, 在多尼米克因特网大众传播模式的观照下, 构建网络翻译批评模式。在网络翻译批评中,普通读者可以成为大众传播者, 自主选择所接收的信息; 批评内容多元化、碎片化,涉及翻译生产过程的方方面面; 广泛即时的网络渠道增强了批评主体之间的互动。网络翻译批评模式有助于质量监控,改善翻译质量,提高译作知名度,增进大众对翻译问题的关注和理解,以及拓展翻译批评研究的范围。
  • 理论评述
  • 理论评述
    王景云
    2015, 1(3): 8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旨在评介加拿大教育学者 Bonny Norton 教授 2013 年出版的著作《认同与语言学习: 对话的延伸》。该书为《认同与语言学习: 性别、 种族和教育改变》 的第二版,对第一版进行了修订: 增加了认同和语言学习的最新研究综述、“想象共同体” 和“想象认同” 概念的介绍以及 Claire Kramsch 的后记。本文将简述该书的主要内容,重点介绍其理论和研究实践的补充,并做简要评介。
  • 理论评述
    王军平
    2015, 1(3): 8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卢曼社会学理论在翻译研究中的应用》 一书借用卢曼的社会系统理论, 将翻译视为一个社会系统, 进行系统、 全面的理论构建和探究,以凸显翻译的社会性和复杂性。